再说宋国、鲁国、蔡国、卫国四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祭足亲自带兵到大陵,与傅瑕合力抵御敌军,随机应变,一直没有战败。四国军队无法取胜,只好退兵。
单说卫侯朔攻打郑国没有成功,在回国途中,听说两位公子发动叛乱,已经拥立黔牟为君,便逃到齐国。齐襄公说:“他是我的外甥。” 于是优厚地招待他,还答应帮他兴兵复国。朔与襄公立下约定:“如果我能回国,内府的宝玉,全部作为酬谢之礼。” 襄公十分高兴。这时,突然有鲁国使者到来。原来,齐侯向周朝求婚,周王答应了,让鲁侯主持婚礼,要将王姬下嫁给齐侯。鲁侯想亲自到齐国,当面商议此事。襄公想起妹妹文姜,许久未曾相见,何不让她一同前来?于是派使者到鲁国,一并迎接文姜。各位大夫询问攻打卫国的日期。襄公说:“黔牟也是天子的女婿。我正打算与周朝联姻,此事暂且缓一缓。” 但襄公又担心卫国人杀害宣姜,便派公孙无知送公子硕回卫国。他私下嘱咐无知,要公子硕与宣姜成婚,以此为卫朔复位创造条件。公孙无知领命,与公子硕回到卫国,与新君黔牟相见。当时公子硕的妻子已经去世,无知将齐侯的意思,传达给卫国的君臣,也告诉了宣姜。宣姜倒也愿意。卫国的大臣们,向来厌恶宣姜僭居王后之位,如今想要贬损她的名号,都乐意听从。只是公子硕顾念父子伦理,坚决不答应。无知私下对公子职说:“此事若不成,如何回复我们国君的命令?” 公子职担心失去齐国的支持,便定下计策,邀请公子硕赴宴,让歌女陪酒,将他灌得烂醉,扶入别宫,与宣姜同宿,在公子硕醉酒之时促成了此事。公子硕醒来后虽然后悔,却已来不及了。从此,宣姜与公子硕成为夫妇,后来生下五个子女:长子齐子早逝,次子是戴公申,三子是文公毁;两个女儿,分别成为宋桓公夫人和许穆公夫人。史臣写诗感叹道:“子妇如何攘作妻,子烝庶母报非迟!夷姜生子宣姜继,家法源流未足奇。” 这首诗说的是昔日宣公娶了父亲的妾室夷姜,生下急子。如今他的儿子昭伯,也与宣姜成婚,生下五个子女。这种违背伦理的家法相传,不只是新台之事的报应。
事情又回到郑国这边。郑祭足从大陵回朝后,因为旧君子突占据栎地,始终是郑国的隐患,便思考着如何制衡他。他想到齐国与厉公原本就因攻打纪国结仇,如今谋划着让厉公复位,只有齐国不会参与。况且新君即位,正好可以与齐国修好。又听说鲁侯为齐国主持婚礼,齐鲁两国即将交好。于是,祭足奏明昭公,亲自带着礼物前往齐国结好,借此机会也与鲁国修好。如果能得到两国相助,就可以对抗宋国。自古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祭足只想着防备厉公,却不知高渠弥的毒计已经谋划妥当,只是忌惮祭足足智多谋,不敢轻易动手。如今见祭足远行,便肆无忌惮起来。他暗中派人将公子亹接到家中,趁着昭公冬天举行祭祀活动时,在半路埋伏敢死之士,突然发动袭击,杀了昭公,对外谎称是盗贼所为。随后,高渠弥拥立公子亹为君,派人以公子亹的名义,召祭足回国,与他一同执掌国政。可怜昭公复国还不满三年,就遭遇逆臣之祸!髯仙读到这段历史时评论道,昭公还是世子的时候,就知道高渠弥为人险恶。等到两次成为国君,却没能除掉这个恶人,反而给自己招来灾祸,这难道不是优柔寡断带来的祸患吗?有诗感叹道:“明知恶草自当锄,蛇虎如何与共居?我不制人人制我,当年枉自识高渠!”
不知郑子亹的命运将如何收场,且看下回分解。
喜欢古典白话合集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古典白话合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