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葵邱,诸侯们都已齐聚,宰周公孔也到了,大家各自住进馆舍。当时,宋桓公御说去世,世子兹父将国君之位让给公子目夷,目夷不接受,于是兹父即位,这就是宋襄公。襄公遵循盟主的命令,虽然正处于服丧期间,却不敢不来,于是穿着黑色的丧服前来赴会。管仲对桓公说:“宋君有让国的美德,可以称得上贤能了!而且他穿着丧服来参加会盟,对齐国非常恭敬。关于储君的事情,可以托付给他。” 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当即让管仲私下前往宋襄公的馆舍,传达齐侯的意思。襄公亲自前来拜见齐侯。齐侯握住他的手,诚恳地将公子昭托付给他,说:“日后就仰仗您主持大局,让昭能继承国家大业。” 襄公既愧疚又感激,不敢答应,但心里已经对齐侯的托付之意有所动容,暗自应下了。
到了会盟那天,众人衣冠整齐,服饰上的环佩叮当作响。诸侯们先请天子的使者登上盟坛,然后依次登坛。坛上设有天王的虚位,诸侯们面向北方叩拜,行朝觐之礼,之后才各自就座。宰周公孔捧着胙肉,面向东方站立,传达新王的命令:“天子祭祀文王和武王,派我赐给伯舅胙肉。” 齐侯准备下台阶跪拜接受。宰孔阻止他说:“天子还有后命:因为伯舅年事已高,又有功劳,特加一级赏赐,不必下拜。” 桓公想要听从,管仲在一旁进言说:“您虽然谦逊,但臣子不能不恭敬。” 桓公于是回答说:“天子的威严就在眼前,我小白怎敢贪图王命,而荒废臣子的职责呢?” 于是快步走下台阶,行再拜稽首之礼,然后登上堂接受胙肉。诸侯们都对齐国的有礼表示钦佩。
桓公见诸侯还未散去,便再次重申结盟友好之事,宣读周朝的 “五禁”:“不要堵塞泉水,不要阻止粮食流通,不要更换太子,不要以妾为妻,不要让妇人参与国事。” 并立下誓言:“凡是我们同盟的国家,都要言归于好。” 只是将盟书放在牺牲之上,让人宣读,不再杀牲歃血,诸侯们无不信服。髯翁写诗道:“纷纷疑叛说春秋,攘楚尊周握胜筹。不是桓公功业盛,谁能不歃信诸侯?”
盟会结束后,桓公忽然对宰周公孔说:“我听说夏、商、周三代有封禅的仪式,这仪式是怎样的?能讲给我听听吗?” 宰周公孔说:“古代封泰山、禅梁父。封泰山,就是筑起土坛,用金泥玉简来祭祀上天,报答上天的功劳。天在高处,所以堆高土坛来象征天的高远。禅梁父,就是清扫地面进行祭祀,来象征地的卑下。用蒲草做车,用菹秸做垫子,祭祀后将其掩埋,以此报答大地。三代受天命而兴起,得到天地的庇佑,所以举行这种隆重的祭祀来回报天地。” 桓公说:“夏朝都城在安邑,商朝都城在亳,周朝都城在丰镐。泰山和梁父离都城很远,他们尚且去封禅。如今这两座山在我的封地内,我想祈求天王的恩宠,举行这盛大的典礼,各位觉得怎么样?” 宰周公孔见桓公趾高气扬,有骄傲自大的神色,便回应说:“您觉得可以,谁敢说不可以呢!” 桓公说:“等明天再和各位诸侯商议此事。” 诸侯们于是都散去了。
宰周公孔私下找到管仲说:“封禅这件事,不是诸侯应该谈论的。仲父您难道不能说句话劝阻一下吗?” 管仲说:“我们国君好胜,只能委婉地劝诫,难以直接纠正。我现在就去跟他说。” 于是在夜里来到桓公面前,问道:“您真的想要封禅吗?” 桓公说:“为什么不真呢?” 管仲说:“古代举行封禅的,从无怀氏到周成王,可考证的有七十二家,都是受天命之后,才得以封禅。” 桓公生气地说:“我向南讨伐楚国,到达召陵;向北讨伐山戎,征服令支,灭掉孤竹;向西穿越流沙,到达太行。诸侯没有敢违抗我的。我主持过三次兵车之会,六次衣裳之会,九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得到匡正,即使是三代受天命而兴,又怎能超过我呢?封泰山、禅梁父,以此昭示子孙,不也可以吗?” 管仲说:“古代受天命的人,先有祥瑞的征兆显现,然后准备好各种物品才进行封禅,仪式非常隆重完备。鄗上的优质黍米,北里的茁壮嘉禾,用来作为祭祀的供品。江淮之间,有一种一茅三脊的草,叫做‘灵茅’,只有王者受天命时才会生长,用来作为祭祀的垫子。东海会出现比目鱼,西海会出现比翼鸟,祥瑞之物,有十五种是不召自来的。将这些记载在史册上,让子孙感到荣耀。如今凤凰麒麟不来,而鸱鸮却多次出现;嘉禾不生长,而蓬蒿却繁茂丛生。在这种情况下还想要举行封禅,恐怕列国中有见识的人一定会嘲笑您的!” 桓公听后,沉默不语。第二天,便不再提及封禅之事。
桓公回到齐国后,自认为功劳无人能及,越发大规模地修建宫室,追求壮丽。他乘坐的车马、穿着的服饰以及使用的器具等规制,都堪比王者,国内百姓对此颇有非议,认为他僭越了礼制。管仲于是在自己府中修筑了三层高台,取名为 “三归之台”,意思是百姓归附、诸侯归附、四方夷狄归附。又设置了塞门,用来遮蔽内外。还建造了反坫,用来接待各国的使臣。鲍叔牙对此感到疑惑,问道:“国君奢侈,您也奢侈;国君僭越,您也僭越,这恐怕不合适吧?” 管仲说:“君主不辞辛劳成就霸业,也不过是想图一时的快意罢了。如果用礼制来约束他,他会感到痛苦从而产生懈怠。我这么做,也是为了帮国君分担一些指责。” 鲍叔牙虽然嘴上答应着,但心里并不认同。
话分两头。再说周太宰孔从葵邱告辞返回,在途中遇到晋献公也赶来赴会。宰周公孔说:“会盟已经结束了。” 献公跺着脚遗憾地说:“我国地处偏远,没能赶上这盛大的会盟,真是太遗憾了!” 宰周公孔说:“您不必遗憾。如今齐侯自恃功劳高,有骄傲自大的表现。月满则亏,水满则溢,齐国的衰败很快就会到来,没参加会盟又有什么损失呢?” 献公于是掉转车头向西返回。在途中生病了,回到晋国后就去世了,晋国随即陷入大乱。想要知道晋国大乱的前因后果,且看下回分解。
喜欢古典白话合集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古典白话合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