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申生写了一封信回复狐突,信中说:“申生有罪,不敢贪生怕死。虽然如此,国君年事已高,弟弟们还年幼,国家又多灾多难,伯氏(狐突)您一定要努力辅佐国家。申生虽然死了,但得到您的帮助实在太多了!” 写完,申生向北拜了两拜,上吊自杀。申生死后的第二天,东关五的军队赶到,得知申生已经死了,就把杜原款抓起来囚禁,回去向献公报告说:“世子知道自己罪不可恕,所以先自杀了。” 献公使杜原款承认太子的罪名。杜原款大声呼喊:“天啊,冤枉啊!我之所以不自杀而甘愿被俘虏,就是为了证明太子的清白!胙肉在宫中放了六天,哪有毒药放这么久还不变的道理?” 骊姬在屏风后面急忙喊道:“杜原款教导无方,为什么不赶紧杀了他?” 献公让力士用铜锤砸破杜原款的脑袋,把他杀死。群臣都暗暗流泪。
梁五和东关五对优施说:“重耳和夷吾,与太子申生是一条心。太子虽然死了,但这两位公子还在,我们实在放心不下。” 优施把这话告诉了骊姬,骊姬便设法要陷害这两位公子。夜里,骊姬又对着献公哭泣,哭诉道:“我听说重耳和夷吾,实际上参与了申生的阴谋。申生死后,这两位公子把罪过都归到我头上,整天练兵,想袭击晋国,杀了我,以图谋大事,国君您可不能不留意啊!” 献公心里还不太相信。
第二天早上上朝,近臣来报:“蒲城的重耳公子和屈城的夷吾公子前来朝见,已经到了关口;但听说太子的变故后,马上就掉转车头回去了。” 献公说:“不辞而别,肯定是同谋。” 于是,派寺人勃鞮率领军队前往蒲城,捉拿公子重耳;派贾华率领军队前往屈城,捉拿公子夷吾。
狐突把他的次子狐偃叫到跟前,说:“重耳天生骈胁重瞳,相貌非凡,而且向来贤明,日后必定能成就大事。况且太子已死,接下来就该轮到他了。你赶紧前往蒲城,帮他出逃,和你哥哥狐毛一起,同心辅佐他,日后再图谋大业。” 狐偃领命,连夜奔赴蒲城去投奔重耳。
重耳得知消息后大惊,正和狐毛、狐偃商量出逃的事,勃鞮的车马就到了。蒲城的人想关闭城门坚守,重耳说:“国君的命令不能违抗!” 勃鞮攻入蒲城,包围了重耳的住宅。重耳和狐毛、狐偃跑到后园,勃鞮提着剑追赶。狐毛、狐偃先翻墙出去,又推倒一段墙,招呼重耳。勃鞮抓住重耳的衣袖,一剑砍去,衣袖被斩断,重耳这才得以逃脱。勃鞮收起斩断的衣袖回去复命。重耳三人便逃到了翟国。
翟国国君之前梦见苍龙盘绕在城墙上,见到晋公子到来,欣然接纳了他们。不一会儿,城下有几辆小车相继赶到,急切地叫开城门。重耳怀疑是追兵,就让城上放箭。城下的人高声呼喊:“我们不是追兵,是晋国愿意追随公子的臣子。” 重耳登上城墙一看,认出为首的一人姓赵,名衰,字子余,是大夫赵威的弟弟,在晋国朝廷担任大夫。重耳说:“子余来了,我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随即下令打开城门,让他们进来。其他人还有胥臣、魏犨、狐射姑、颠颉、介子推、先轸,都是晋国知名的贤士。另外,愿意执鞭背袋、奔走效劳的,还有壶叔等几十人。
重耳十分惊讶,问:“你们都在朝廷为官,怎么到这里来了?” 赵衰等人齐声说:“主上失德,宠爱妖姬,杀害世子,晋国早晚必有大乱。我们向来知道公子宽厚仁爱,礼贤下士,所以愿意追随您一起逃亡。” 翟国国君让人打开城门,众人进城拜见重耳。重耳流着泪说:“各位君子能齐心协力辅佐我,就像肉附着在骨头上一样,我至死都不敢忘记你们的恩德。”
魏犨挥着手臂上前说:“公子在蒲城住了几年,蒲城的人都愿意为公子效死。要是借助狄人的力量,率领蒲城的民众,杀进绛城,朝中大臣对骊姬等人早已积愤很深,肯定会有人做内应。这样就能除掉国君身边的坏人,安定社稷,安抚百姓,难道不比在道上流离失所做强吗?” 重耳说:“你的话虽然豪迈,但惊动君父,这不是逃亡之人敢做的事。” 魏犨是个有勇无谋的人,见重耳不采纳他的建议,气得咬牙切齿,用脚跺地说:“公子怕骊姬那帮人就像怕猛虎蛇蝎一样,什么时候才能成就大事啊?” 狐偃对魏犨说:“公子不是怕骊姬,而是顾忌名义。” 魏犨这才不再说话。
从前有人写过一篇古风,专门描述重耳流亡时追随他的众多臣子:“蒲城公子遭谗变,轮蹄西指奔如电。担囊仗剑何纷纷?英雄尽是山西彦。山西诸彦争相从,吞云吐雨星罗胸。文臣高等擎天柱,武将雄夸驾海虹。君不见,赵成子,冬日之温彻人髓。又不见,司空季,六韬三略饶经济。二狐肺腑兼尊亲,出奇制变圆如轮。魏犨矫矫人中虎,贾佗强力轻千钧。颠颉昂藏独行意,直哉先轸胸无滞。子推介节谁与俦?百炼坚金任磨砺。颉颃上下如掌股,周流遍历秦齐楚。行居寝食无相离,患难之中定臣主。古来真主百灵扶,风虎云龙自不孤。梧桐种就鸾凤集,何问朝中菀共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