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晋惠公被囚禁在灵台山,还以为是穆姬对他不满,完全不知道穆姬穿着丧服迎接秦军、以死相逼的事情。于是他对韩简说:“当年先君与秦国商议联姻的时候,史苏就有‘西邻有责难之言,不利于婚姻’的占卜。要是当初听从了他的话,肯定不会有今天的事情。” 韩简回答说:“先君道德败坏,难道是因为与秦国联姻吗?况且要是秦国不考虑婚姻关系,国君您怎么能回国即位呢?回国后却又去讨伐秦国,把友好关系变成了仇怨,秦国肯定不会无缘无故这样做,国君您可要明察啊。” 惠公听了,沉默不语。
没过多久,秦穆公派公孙枝到灵台山问候晋惠公,并且表示愿意放他回国。公孙枝说:“我国的大臣们,没有一个不想让您偿命的。唯独我们国君因为您的夫人登上高台,以死相逼,不敢破坏两国的婚姻友好关系。之前约定的河西五座城,您得赶紧交割,再让太子圉到我国做人质,这样您就可以回国了。” 惠公这才知道穆姬为他用心周旋,感到无比羞愧。他马上派大夫郤乞回到晋国,吩咐吕省处理割地和送太子做人质的事情。吕省特意前往王城,会见秦穆公,献上五座城的地图,以及钱粮、户口的数目,并且表示愿意送太子做人质,接回国君。穆公问:“太子怎么没来?” 吕省回答说:“国内意见不统一,所以太子暂时留在我国。等我们国君进入晋国境内的时候,太子就会出境了。” 穆公问:“晋国为什么意见不统一?” 吕省回答说:“有见识的人知道自己国家的过错,一心想着感激秦国的恩德。无知的人不明白自己国家的过错,只想着报复秦国。因此意见不合。” 穆公问:“你们国家还希望国君回去吗?” 吕省回答说:“有见识的人认为国君肯定能回去,所以想送太子来与秦国讲和。无知的人认为国君肯定回不去,坚决要拥立太子来抗拒秦国。然而以我的愚见,抓住我们国君可以树立秦国的威望,释放我们国君又可以显示秦国的仁德,仁德和威望兼施并用,这才是霸主在诸侯中推行的做法。伤害有见识之人的心,又激起无知之人的愤怒,对秦国有什么好处呢?放弃之前的功劳,毁掉称霸的大业,我想国君您肯定不会这么做。” 穆公笑着说:“我的想法和吕饴甥(吕省)完全一致!” 于是,穆公命令孟明去划定五座城的边界,并且设置官员分别镇守。然后,把晋惠公迁到郊外的公馆,用宾客的礼节对待他,还赠送了七牢(牛羊猪各一头为一牢,七牢是很隆重的礼节,这是穆公表示修好的意思),派公孙枝率领军队,和吕省一起护送晋惠公回国。
惠公从九月战败,被囚禁在秦国,到十一月才得以释放。与他一同遭难的大臣们,也一起回国,只有虢射病死在秦国,没能回来。蛾晰听说惠公即将回国,就对庆郑说:“你因为救国君,耽误了韩简,国君因此被俘虏。如今国君回来了,你肯定免不了一死,为什么不逃到其他国家避一避呢?” 庆郑说:“按照军法,兵败要处死,将领被俘也要处死。何况我耽误国君,让他遭受了极大的耻辱,更是罪加一等。国君要是回不来,我也会率领家属在秦国自杀。如今国君回来了,怎么能让国君不执行刑罚呢?我留在这里,就是要让国君对我执行刑罚,让国君心里痛快;同时也让臣子们知道,犯了罪是逃不掉的。我又为什么要逃避呢?” 蛾晰听了,叹息着离开了。
惠公快要到达绛城的时候,太子圉率领狐突、郤芮、庆郑、蛾晰、司马说、寺人勃鞮等人,到郊外迎接。惠公在车里远远望见庆郑,顿时怒火中烧,让家仆徒把庆郑叫到跟前,问道:“庆郑,你怎么敢来见我?” 庆郑回答说:“国君要是一开始听从我的话,报答秦国的恩情,就肯定不会去讨伐秦国。接着听从我的话,与秦国讲和,就肯定不会交战。第三次听从我的话,不乘坐‘小驷’马,就肯定不会战败。我对国君的忠诚已经到了极致!为什么不敢来见您?” 惠公问:“你现在还有什么可说的?” 庆郑回答说:“我有三条死罪:有忠言却不能让国君一定听从,这是第一条死罪。占卜车右,我是吉利的人选,却不能让国君一定任用我,这是第二条死罪。我以救国君的名义召集了其他人,却不能让国君不被敌人俘虏,这是第三条死罪。我请求接受刑罚,以表明我的罪过。” 惠公无言以对,就让梁繇靡历数他的罪行。梁繇靡说:“庆郑所说的,都不是该判死刑的理由。庆郑有三条死罪,你自己不知道吗?国君陷在泥泞之中,着急呼喊你,你却不管不顾,这是第一条该死的理由。我差一点就抓住秦君了,你却以救国君为由耽误了我,这是第二条该死的理由。其他大臣都被俘虏了,你不尽力作战,脸上也没受伤,却独自全身而退,这是第三条该死的理由。” 庆郑说:“三军将士都在这里,听我说一句话:‘有能坐着等死,却不能奋力作战、让自己受伤的人吗?’” 蛾晰劝谏说:“庆郑不怕受刑而死,可以说是勇敢了!国君可以赦免他,让他去报韩原之战的仇。” 梁繇靡说:“战争已经失败了,又任用罪人去报仇,天下人不会笑话晋国无人可用吗?” 家仆徒也劝谏说:“庆郑有三条忠言,可以赎罪。与其杀了他来执行国君的刑罚,不如赦免他来成就国君的仁德。” 梁繇靡又说:“国家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法令能够施行。不执行刑罚,扰乱法令,谁还会害怕呢?不杀庆郑,今后就再也不能用兵了!” 惠公看着司马说,让他赶紧行刑。庆郑伸长脖子,坦然受刑。髯仙写诗感叹惠公气量狭小,不能容忍一个庆郑,诗中写道:“闭籴谁教负泛舟?反容奸佞杀忠谋。惠公褊急无君德,只合灵台永作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