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僖公看了信,大惊失色,正所谓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他明知楚国使者来献捷,言辞夸张,是在恐吓自己。但是鲁国弱小,楚国强大,如果不去赴会,恐怕楚国就会移师来攻打鲁国,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于是鲁僖公厚待宜申,先回复了书信,派人快马加鞭报告楚王,说:“鲁侯听从您的命令,即日就会前往赴会。” 鲁僖公随后出发,大夫仲遂随行。来到亳都后,仲遂通过宜申的引荐,先用私人礼节拜见了成得臣,嘱托他在楚王面前,凡事多多关照。成得臣带着鲁僖公与楚成王相见,双方互相表达了敬慕之意。
当时,陈、蔡、郑、许、曹五位诸侯,都从盂地赶来相会,再加上鲁僖公,一共六位诸侯,聚在一起商议。郑文公率先开口,想要尊楚王为盟主,其他诸侯都欲言又止,没有回应。鲁僖公激昂地说:“盟主必须仁义之名远扬,让人心悦诚服。如今楚王倚仗兵车众多,偷袭并拘捕上公,只有威势而没有德行,让人心生疑惧。我们和宋国,都有同盟的情谊,如果坐视不救,只知道尊奉楚国,恐怕会被天下豪杰耻笑。楚国如果能释放宋公,继续保持这次盟会的友好,我怎么敢不听从命令呢!” 众诸侯都说:“鲁侯说得很对!” 仲遂把这些话私下告诉了成得臣,成得臣又转述给楚王。楚王说:“诸侯用盟主的大义来责备我,我怎么能违背呢?” 于是在亳郊,重新修筑盟坛,约定在十二月癸丑日,歃血为盟,祭祀神灵,一同赦免宋国的罪过。
约会的事情确定后,前一天,楚王把宋公释放,让他与众诸侯相见。宋襄公又羞愧又愤怒,满心不痛快,但又不得不向诸侯们表示感谢。到了约定的日子,郑文公拉着众诸侯,恳请楚成王登上盟坛主持盟会。楚成王执牛耳进行歃血仪式,宋襄公、鲁僖公以下的诸侯,依次歃血。宋襄公敢怒不敢言。盟会结束后,诸侯各自散去。
宋襄公误听到公子目夷已经即位为君,就打算逃到卫国去躲避。这时,公子目夷派来的使者到了,传达公子目夷的话说:“我代理君位,是为了守护国家等您回来。国家本来就是您的国家,您为什么不回来呢?” 不一会儿,迎接宋襄公的车驾准备齐全,把宋襄公迎接回国,公子目夷退回到臣子的行列。胡曾先生评论宋襄公能够被释放,全靠公子目夷定下的计策。公子目夷当时神态从容,完全没有把旧君的事情放在心上。要是他手忙脚乱地去求楚国放了宋襄公,楚国就更会把宋襄公当作奇货可居,怎么会轻易释放呢?有诗称赞公子目夷:“金注何如瓦注奇?新君能解旧君围。为君守位仍推位,千古贤名诵目夷。”
又有诗说这六位诸侯,公然讨好楚国以求宽容,明明是把中原的控制权拱手交给楚国,楚国眼里还会有中原各国吗?诗中写道:“从来兔死自狐悲,被劫何人劫是谁?用夏媚夷全不耻,还夸释宋得便宜。”
宋襄公一心想要称霸,却被楚人捉弄,遭受了极大的羞辱,心中的怨恨痛入骨髓,只是恨自己力量不够,无法报仇。他又责怪郑伯带头倡议尊楚王为盟主,心中的愤怒难以抑制,正想找郑国的麻烦。周襄王十四年春三月,郑文公前往楚国朝拜。宋襄公听说后,勃然大怒,于是发动全国的兵力,亲自讨伐郑国,让上卿公子目夷辅佐世子王臣留守国家。公子目夷劝谏说:“楚国和郑国现在关系和睦,宋国如果攻打郑国,楚国一定会救援。这次出征恐怕不能取胜,不如修养德行,等待时机,这才是上策。” 大司马公孙固也劝谏。宋襄公生气地说:“司马你要是不愿意出征,我就自己一个人去!” 公孙固不敢再说话,于是宋国出兵讨伐郑国。宋襄公亲自率领中军,公孙固为副将,大夫乐仆伊、华秀老、公子荡、向訾守等人都随行出征。
探子把消息报告给郑文公。郑文公大惊,急忙派人向楚国求救。楚成王说:“郑国侍奉我如同侍奉父亲,应该赶紧去救援。” 成得臣进言说:“救援郑国不如攻打宋国。” 楚成王问:“为什么呢?” 成得臣回答说:“宋公被拘禁后,宋国人已经吓破了胆。现在他们又不自量力,派大军攻打郑国,宋国国内必然空虚,我们趁虚而入,宋国一定会害怕,这不用交战就知道胜负了。如果宋国军队回师自救,他们也会很疲惫。我们以逸待劳,怎么会不能如愿呢?” 楚王觉得很有道理。当即任命成得臣为大将,斗勃为副将,起兵攻打宋国。
宋襄公正和郑国对峙,得到楚国出兵的消息后,日夜兼程赶回宋国,在泓水南岸扎下营寨,抵御楚军。成得臣派人送来战书。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楚军来,是为了救援郑国。我们如果放弃攻打郑国,向楚国谢罪,楚国一定会退兵。我们不能和楚国交战。” 宋襄公说:“当年齐桓公兴兵讨伐楚国,现在楚国来攻打我们,我们却不迎战,怎么能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呢?” 公孙固又说:“我听说‘一个姓氏的王朝不会再次兴盛’。上天抛弃商朝已经很久了,您想要复兴它,能成功吗?况且我们的铠甲不如楚国坚固,兵器不如楚国锋利,士兵不如楚国强大。宋国人害怕楚国就像害怕蛇蝎一样,您凭借什么战胜楚国呢?” 宋襄公说:“楚国兵甲有余,但是仁义不足。我宋国兵甲不足,但是仁义有余。当年周武王凭借三千勇猛之士,战胜了殷商亿万之众,靠的就是仁义。作为有道之君,却躲避无道之臣,我就算活着也不如死了。” 于是在战书的末尾批示,约定在十一月初一,在泓阳交战。还命令在战车上竖起一面大旗,旗上写着 “仁义” 两个字。公孙固暗暗叫苦,私下对乐仆伊说:“战争的本质是杀戮,却大谈仁义,我不知道君主的仁义在哪里。上天恐怕是要夺走君主的魂魄了,我暗自为他感到担忧!我们一定要谨慎行事,千万别让国家遭受损失。” 到了约定的日子,公孙固天还没亮就起床,向宋襄公请求,要严阵以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