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军进入郑国境内后,秦穆公也带着谋臣百里奚,大将孟明视,副将杞子、逢孙、杨孙等,率领二百辆兵车前来会合。两国军队合兵一处,攻破了郑国的郊关,一直逼近曲洧,筑起长长的包围圈,把郑国团团围住。晋军驻扎在函陵,位于郑城的西边;秦军驻扎在泛南,位于郑城的东边。巡逻的士兵日夜巡查,郑国百姓连打柴都被阻断了。郑文公吓得手足无措。大夫叔詹进谏说:“秦晋两国合兵,来势汹汹,我们不能与他们硬拼。只要能找到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去劝说秦公,让他退兵,秦国一撤兵,晋国就孤立无援了,也就不足为惧了。” 郑文公问:“谁可以去劝说秦公呢?” 叔詹回答:“佚之狐可以。” 郑文公便命令佚之狐去办此事。佚之狐却说:“我不行,我推荐一个人来代替我。这个人说起话来,口若悬河,能撼动山岳,只是因为年纪大了,一直没得到重用。主公如果给他加官进爵,派他去劝说,不怕秦公不听。” 郑文公问:“这个人是谁?” 佚之狐说:“他是考城人,名叫烛武,年过七十,在郑国担任圉正,历经三代君主都没有升迁。请主公以礼相待,派他前往!”
郑文公于是召见烛武。只见烛武眉毛胡须全白了,弯腰驼背,走路蹒跚,左右的人见状都忍不住偷笑。烛武拜见郑文公后,问道:“主公召老臣来,有什么事?” 郑文公说:“佚之狐说你口才过人,想劳烦你去劝说秦国退兵,事成之后,我将与你共同治理国家。” 烛武连忙拜谢推辞道:“我学识浅薄,才能笨拙,年轻力壮的时候,都没能建立什么功劳,何况如今年老体衰,筋疲力尽,说话都气喘吁吁,怎么能冒犯秦国国君,去说服拥有千军万马的他呢?” 郑文公说:“你为郑国效力三代,却一直没得到重用,这是我的过错。现在封你为亚卿,你就勉强为我走一趟吧。” 佚之狐在一旁也劝说道:“大丈夫生不逢时,只能听天由命。现在国君了解先生,重用先生,先生可不能再推辞了。” 烛武这才接受命令,退了出去。
当时秦晋两国围城形势十分危急。烛武知道秦国在东边,晋国在西边,彼此照应不到。当天夜里,他让几个壮士用绳索把自己从东门放下去,径直奔向秦营。秦军将士阻拦他,不让他进去拜见秦穆公。烛武就在营外放声大哭。营中的官吏把他抓起来,带去见秦穆公。秦穆公问:“你是什么人?” 烛武说:“老臣是郑国的大夫烛武。” 秦穆公又问:“你哭什么?” 烛武说:“我哭郑国即将灭亡啊!” 秦穆公说:“郑国要灭亡了,你怎么跑到我的营寨外面来哭?” 烛武说:“老臣哭郑国,同时也是在哭秦国。郑国灭亡不足惜,可惜的是秦国啊!” 秦穆公大怒,呵斥道:“我们秦国有什么可惜的?你要是说得没道理,马上就砍了你的头!” 烛武面不改色,伸出两根手指,指东画西,说出了一番厉害关系。这一番话,真可谓:说时石汉皆开眼,道破泥人也点头;红日朝升能夜出,黄河东逝可西流。
烛武说:“秦晋两国合兵攻打郑国,郑国灭亡是必然的了。如果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好处,老臣又怎敢多言?可实际上,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害处,您为什么还要兴师动众,耗费钱财,去为别人效力呢?” 秦穆公问:“你说有害处,是什么道理?” 烛武说:“郑国在晋国的东边,秦国在晋国的西边,东西相距千里之遥。秦国东边隔着晋国,南边隔着周国,能越过周国和晋国,去占有郑国的土地吗?郑国就算灭亡了,一寸土地都归晋国所有,与秦国又有什么关系呢?秦晋两国相邻并立,势力不相上下。晋国越强大,秦国就越弱小。为别人兼并土地,却削弱自己的国家,有智慧的人不会这么做。况且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河外的五座城池,可他一回国就反悔了,这您是知道的。您对晋国的恩惠,已经延续好几代了,可曾见过晋国有分毫回报给您?晋侯自从复国以来,扩充军队,任命将领,每天都致力于兼并土地,增强国力。今天在东边拓展土地,灭亡了郑国,日后必定会想着在西边拓展,灾祸就会降临到秦国头上。您没听说过虞国和虢国的故事吗?晋国借虞国的路去灭掉虢国,回头就反过来攻打虞国。虞公不明智,帮助晋国,结果自己灭亡了,这难道不值得借鉴吗?您对晋国的恩惠靠不住,晋国对秦国的用心又难以捉摸。以您的贤明智慧,却甘愿陷入晋国的圈套,这就是我所说的‘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害处’,这就是我痛哭的原因啊!”
秦穆公静静地听了很久,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频频点头说:“大夫说得有道理!” 百里奚进言说:“烛武是个能言善辩的人,他想离间我们两国的关系,您可不能听他的!” 烛武接着说:“您如果愿意现在就解除包围,我们郑国一定与您订立盟誓,抛弃楚国,归顺秦国。您如果有东边的事务,使者往来,所需物资都可以从郑国获取,郑国就如同您在外面的仓库一样。” 秦穆公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和烛武歃血为盟,还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将领,留下两千士兵帮助郑国戍守,没有告知晋国,就悄悄地班师回朝了。很快,就有侦察骑兵把这个消息报告到晋营。晋文公大怒,狐偃在一旁请求追击秦军。不知道晋文公是否听从,且看下回分解。
喜欢古典白话合集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古典白话合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