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郑简公派公孙舍之献上礼物表示感谢:乐师三人,女乐十六人,歌钟三十二枚,配套的鏄磬,做针线活的女工三十人,軘车、广车共十五辆,其他兵车一百辆,武器装备齐全。晋悼公收下了这些礼物。他将女乐八人、歌钟十二枚赏赐给魏绛,说:“你教导寡人联合各戎狄部落,以匡正中原各国。诸侯们亲近归附,就像音乐一样和谐,我愿意与你一同享受这份快乐。” 又将三分之一的兵车赏赐给荀罃,说:“你教导寡人分军使楚国疲惫,如今郑国归服,都是你的功劳。” 魏绛和荀罃两位将领都叩头推辞说:“这都是仰仗国君的英明,以及诸侯们的辛劳,我们有什么功劳呢?” 晋悼公说:“没有你们二位,寡人无法做到这些,你们不要坚决推辞。” 于是二人都拜谢接受。
于是,十二国的车马在同一天班师回朝。晋悼公又派遣使者前往各国访问,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出兵的辛劳,诸侯们都很高兴。从此,郑国专心归附晋国,不敢再有二心。史臣为此写诗道:“郑人反覆似猱狙,晋伯偏将诈力锄。二十四年归宇下,方知忠信胜兵戈。”
当时,秦景公为了救援郑国而讨伐晋国,在栎地击败晋军,听说郑国已经投降晋国,便撤兵回国。
第二年是周灵王十一年,吴王寿梦病重,将他的四个儿子诸樊、余祭、夷昧、季札叫到床前,说:“你们兄弟四人中,只有季札最为贤能,如果立他为君,必定能使吴国昌盛壮大。我一直想立他为世子,无奈季札坚决推辞不肯接受。我死后,诸樊传给余祭,余祭传给夷昧,夷昧传给季札,只传弟弟,不传儿子。一定要让季札成为国君,这样国家才有福分。违背我命令的,就是不孝,上天也不会保佑!” 说完便去世了。
诸樊要把王位让给季札,说:“这是父亲的遗愿。” 季札说:“我在父亲生前就推辞了世子之位,难道会在父亲死后接受君位吗?兄长如果再谦让,我就会逃到其他国家去。” 诸樊不得已,只好宣布依次传位的约定,按照父亲的遗命即位。晋悼公派遣使者前往吊唁祝贺,这里暂且不提。
又过了一年,是周灵王十二年,晋国将领智罃、士鲂、魏相相继去世。晋悼公再次在绵山训练军队,想要让士匄率领中军,士匄推辞说:“荀偃比我年长。” 于是让中行荀偃代替智罃的职位,士匄为副手。又想让韩起率领上军,韩起说:“我不如赵武贤能。” 于是让赵武代替荀偃的职位,韩起为副手。栾黶仍然担任下军将领,魏绛为副手。此时新军还没有统帅。晋悼公说:“宁可空着职位等待合适的人,也不能让人滥竽充数占据职位。” 于是让新军的军吏率领官员和士兵,归附到下军。各位大夫都说:“国君对名位和器物如此慎重。” 于是各自尽心尽力履行职责,不敢懈怠。晋国因此治理得非常好,重新振兴了晋文公、晋襄公时期的霸业。不久,晋国废除新军,将其并入三军,以此来遵守侯国的礼仪制度。
这一年秋天九月,楚共王审去世,世子昭继位,他就是楚康王。吴王诸樊得知消息后,命令大将公子党率领军队讨伐楚国。楚国将领养繇基迎战,一箭射死公子党,吴国军队战败撤回。诸樊派遣使者向晋国报告战败的消息,晋悼公在向地会合诸侯,商议对策。晋国大夫羊舌肸进谏说:“吴国趁着楚国国丧出兵讨伐,结果自取失败,不值得同情。秦国与晋国相邻,世代有姻亲之好,如今却归附楚国救援郑国,还在栎地击败我们的军队,这才是应该首先报复的。如果讨伐秦国取得胜利,楚国的势力就会更加孤立。” 晋悼公认为他说得有理,便派荀偃率领三军,会同鲁、宋、齐、卫、郑、曹、莒、邾、滕、薛、郳、小邾等十二国的大夫一同讨伐秦国。晋悼公则在边境上等待消息。
秦景公听说晋军即将到来,派人将几袋毒药沉入泾水的上游。鲁国大夫叔孙豹和莒国的军队率先渡河,军士们饮用河水后中毒,很多人因此丧命。其他各国的军队见状,便都不肯渡河。郑国大夫公子蟜对卫国大夫北宫括说:“既然已经跟从了别人,怎么敢观望不前呢?” 公子蟜于是率领郑国军队渡过泾水,北宫括随后跟进。于是,诸侯的军队都陆续渡河,在棫林扎营。有谍报传来:“秦军离这里不远了。” 荀偃命令各军:“鸡鸣时分驾车,看我的马头指向哪里,就往哪里前进!” 下军元帅栾黶,向来不服从中行偃,听到这个命令后,愤怒地说:“军事行动,应当集合众人一起谋划,即使中行偃能够独自决断,也应该明确地告知大家是进是退,哪有让三军将士只看他一个人马头的道理?我也是下军的统帅,我的马头要指向东方。” 于是率领本部军队向东返回。副将魏绛说:“我的职责是跟随主帅,不敢等待中行伯的命令了。” 也跟着栾黶撤兵。很快有人将此事报告给中行偃。中行偃说:“我发布命令不明确,确实是我的过错。如今命令都无法执行,还指望什么成功呢?” 于是命令诸侯的军队各自返回本国,晋国的军队也撤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