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薳延先回到郢都,见到昭王,哭诉囊瓦战败逃走,自己父亲被杀的事情。昭王大惊失色,急忙召集子西、子期等人商议,打算再次出兵接应。随后,吴句卑也到了,呈上沈尹戍的首级,详细讲述了兵败的经过:“都是因为令尹不听从司马的计策,才落得如此下场。” 昭王痛哭流涕地说:“我没能早点重用司马,这是我的罪过啊。” 接着,他大骂囊瓦:“这个误国的奸臣,苟且偷生,连猪狗都不吃他的肉!” 吴句卑说:“吴兵一天天逼近,大王必须早日定下保卫郢都的计策。” 昭王一面召见沈诸梁,让他领回父亲的首级,为其准备丰厚的丧葬用品,并封沈诸梁为叶公;一面商议放弃郢都,往西逃走。子西大哭着劝谏说:“国家的社稷宗庙、陵墓寝殿,都在郢都,大王要是放弃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昭王说:“我们原本依仗着长江、汉水作为天险,如今这险要之地已经失去。吴兵随时都会打到,我们怎么能束手就擒呢?” 子期上奏说:“城中还有几万壮丁,大王可以把宫中的粮食和布帛都拿出来,激励将士们,坚守城墙。再派人四处出使,到汉东各国,让他们合兵救援。吴国人深入我国境内,粮草供应不上,怎么能长久呢?” 昭王说:“吴国人可以从我们这里获取粮食,还愁没有吃的吗?晋侯一声号召,顿国、胡国的人都去响应,吴兵东下,唐国、蔡国为他们做向导,楚国的天下,人心都已经离散,不能再依靠他们了。” 子西又说:“我们带领全部军队去抵御敌人,如果战败了,再逃走也不晚。” 昭王说:“国家的存亡,都取决于二位兄长,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我也没什么好主意了。” 说完,含着泪走进宫中。
子西和子期商议,派大将斗巢带领五千士兵,协助防守麦城,以防备北路;派大将宋木带领五千士兵,协助防守纪南城,以防备西北路;子西自己带领一万精兵,在鲁洑江扎营,以扼守东渡的要道;只有西路的川江和南路的湘江,都是楚国的地盘,地势险要偏远,不是吴国人进入楚国的必经之路,所以不必设防。子期命令王孙繇于、王孙圉、钟建、申包胥等人,在城内巡逻,戒备十分森严。
再说吴王阖闾召集各位将领,询问何时能攻入郢都。伍员进言说:“楚国虽然屡次战败,但郢都如今依然强盛,而且三座城相互联络,不容易攻破。往西去的鲁洑江,是进入楚国的必经之路,必定有重兵把守。我们必须从北面绕个大弯,把军队分成三路:一路攻打麦城,一路攻打纪南城,大王率领大军直捣郢都,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让他们顾此失彼。如果两座城被攻破,郢都也就守不住了。” 孙武说:“子胥的计策很好!” 于是,孙武派伍员和公子山带领一万士兵,蔡侯率领本国军队协助他们,去攻打麦城;孙武和夫概带领一万士兵,唐侯率领本国军队协助他们,去攻打纪南城;阖闾和伯嚭等人,率领大军攻打郢城。
且说伍员率军向东行进了好些日子,侦察兵前来报告:“再往前走,距离麦城就只剩三十里路程,那里有楚国大将斗巢带兵把守。” 伍员当即下令军队驻扎下来。随后,他换上平民服装,带着两名小卒,悄悄走出营外,仔细观察周边地形。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个村庄,只见村民正牵着驴子磨麦子。那人拿着鞭子抽打驴子,驴子拉着磨盘转动,麦粒纷纷变成麦屑洒落下来。伍员看到这一幕,突然灵机一动,恍然大悟道:“我知道该怎么攻破麦城了!” 当下,他便返回军营,暗中传令:“每名军士都要准备一个布袋,里面装满土;还要准备一束草,明日五更时必须交割完成。若有人没准备好,一律斩首!” 到了第二天五更,又传出一道命令:“每辆战车都要携带若干乱石。若有人未照办,斩首!” 等到天亮,伍员将军队分成两队:蔡侯率领一队前往麦城东边;公子干率领一队前往麦城西边。他吩咐各队将领,用所带的石、土、草束,筑起小城,当作营垒。伍员亲自规划指挥,督促军士们奋力施工,没过多久,两座小城就建成了。东边的城狭长,形状像驴子,便取名为 “驴城”;西边的城呈正圆形,好似磨盘,取名为 “磨城”。蔡侯不明白其中的用意,伍员笑着解释:“东边有驴,西边有磨,还怕‘麦子’不被磨下来吗?”
斗巢在麦城得知吴兵在东西两边筑城,赶忙带兵前来争夺。可等他赶到时,两座城已然屹立,坚固得如同堡垒一般。斗巢先来到东城,只见城上旌旗飘扬,铎声不断。斗巢见状大怒,当即就要攻城。这时,东城辕门大开,一员年轻将军率兵出城迎战。斗巢喝问对方姓名,那人答道:“我是蔡侯的小儿子姬干。” 斗巢不屑道:“你这毛头小子,岂是我的对手!伍子胥在哪里?” 姬干回应:“他已经去攻打你的麦城了!” 斗巢越发恼怒,挺着长戟,直刺姬干。姬干也举起长戈,奋勇相迎。两人你来我往,交锋了大约二十多个回合。突然,有侦察骑兵飞驰来报:“现在有吴兵攻打麦城,将军快回去救援!” 斗巢担心老巢有失,急忙敲响金锣收兵,此时军队已然混乱。姬干趁机率军掩杀一阵,但没敢穷追,便收兵返回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