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说那个处女,没有人知道她的姓名。她生长在深林之中,在荒无人烟的野外长大,没有师傅教导,却天生擅长击刺之术。使者到了南林,传达了越王的命令,处女立刻跟随使者向北出发。走到山阴道上的时候,遇到一位白胡子老翁,站在车前问道:“来的人莫非是南林处女?你有什么剑术,竟敢接受越王的聘请?我想见识见识!” 处女说:“我不敢隐瞒,还请您指教!” 老翁随即折下林子里的竹子,就像摘腐朽的草一样轻松,想用竹子刺处女。竹子折断了,末梢掉在地上,处女马上捡起竹梢,反过来刺老翁。老翁突然飞上树,变成了一只白猿,长啸一声就离开了。使者们都觉得很惊奇。
处女见到越王,越王赐她坐下,询问击刺的方法。处女说:“内心要充满精神力量,外表却要显得安逸闲适。看上去像温柔的女子,发起攻击时却像凶猛的老虎。摆好架势,观察对手的气势,全神贯注地投入战斗。行动敏捷得像飞奔的兔子,身形如同影子般难以捉摸,纵横往来,让人来不及眨眼。掌握了我这套方法的人,一个人可以抵挡百人,百人可以抵挡万人。大王如果不信,我愿意一试。” 越王命令一百名勇士,拿着戟来刺处女。处女接连挡开他们的戟,还把戟扔了回去。越王这才信服,让她去教导军士,接受她教导的军士有三千人。一年多以后,处女告辞回到南林,越王再次派人去请她,她却已经不在了。有人说:“这是上天想要兴越灭吴,所以派神女下凡传授剑术,来帮助越国。”
再说那个楚国人陈音,因为杀了人,为躲避仇家逃到了越国。范蠡看到他射箭百发百中,就向越王推荐,聘请他做射师。越王问陈音:“我想知道弓弩是怎么发明的?” 陈音回答说:“我听说弩是由弓演变来的,弓又是从弹弓发展而来,而弹弓的发明源于古代的一位孝子。在古代,人们生活质朴,饿了就吃鸟兽,渴了就喝露水,死了就用白茅包裹,扔在荒野里。有个孝子不忍心看到父母的尸体被禽兽吃掉,就制作了弹弓来守护。当时还为此编了一首歌谣:‘断木续竹,飞土逐肉。’到了神农皇帝的时候,他把弦绑在木头上做成弧,削尖木头做成箭,以此在四方树立威严。有个叫弧父的人,出生在楚国的荆山,他从小就没见过父母,从儿时起就练习使用弓矢,百发百中。他把这门技艺传给了羿,羿又传给了逢蒙,逢蒙传给了琴氏。琴氏认为诸侯相互征伐,弓矢不足以制服敌人,于是把弓横过来,加上臂撑,安装上机关,增加了发射的力量,这就是弩。琴氏把弩的制作方法传给了楚国的三位诸侯,楚国从此世世代代用桃弓棘矢来防御邻国。我的先辈从楚国学到了这门技艺,到现在已经传了五代了。弩箭所指之处,鸟来不及飞,兽来不及逃。大王可以试试!” 越王也派了三千名士兵,让陈音在北郊之外教导他们。陈音传授了连弩的发射方法,三支箭可以连续射出,让人防不胜防。三个月后,士兵们就掌握了其中的技巧。后来陈音生病去世,越王厚葬了他,还把那座山命名为陈音山。这都是后话了。髯仙有诗叹道:“击剑弯弓总为吴,卧薪尝胆泪几枯;苏台歌舞方如沸,遑问邻邦事有无。”
伍子胥听说越王在训练武艺,就求见夫差,流着泪说:“大王相信越国已经臣服顺从,可如今越国任用范蠡,日夜训练士卒,剑戟弓矢等技艺都非常精良。一旦他们趁我们疏忽进攻,我们国家就大祸临头了。大王如果不信,为什么不派人去侦察一下呢?” 夫差果然派人去探听越国的情况,详细了解了处女和陈音的事情,回来报告给夫差。夫差对伯嚭说:“越国已经归服了,他们还训练军队,想干什么呢?” 伯嚭回答说:“越国承蒙大王赐给土地,没有军队就无法守卫。训练军队,本就是守国的常规之事,大王何必怀疑呢?” 夫差始终放心不下,于是有了出兵攻打越国的想法。
话分两头。再说齐国的陈氏,世代深得民心,早就怀有篡夺国家大权的野心。到陈恒继位后,谋反的意图更加急迫,只是忌惮高氏、国氏的党羽还很多,就想把他们全部除掉。于是,陈恒向齐简公上奏说:“鲁国和我们是邻国,却和吴国一起攻打齐国,这个仇不能忘记。” 齐简公相信了他的话。陈恒趁机推荐国书做大将,高无平、宗楼做副将,大夫公孙夏、公孙挥、闾丘明等人都随军出征。他们出动了一千辆战车,陈恒亲自送军队出征,军队驻扎在汶水边上,发誓要灭掉鲁国才回去。
当时孔子在鲁国,正在删述《诗》《书》。一天,他的弟子琴牢,字子张,从齐国来到鲁国,拜见老师。孔子询问齐国的事情,得知齐国军队已经到了边境,大惊道:“鲁国是我的祖国,如今遭受兵祸,不能不救!” 于是问众弟子:“谁能替我出使齐国,阻止齐国攻打鲁国呢?” 子张、子石都愿意去,孔子没有答应。子贡离开座位问道:“我可以去吗?” 孔子说:“可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