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有一位门客厉声走上前说:“千人唯唯诺诺,不如一个人直言相谏。你们都在商君门下,怎么能进献谄媚之言,让主公陷入不利境地呢?” 众人一看,原来是上客赵良。商鞅说:“先生说众人谄媚,那你说说我治理秦国,和五羖大夫相比,谁更贤能?” 赵良说:“五羖大夫担任秦穆公相国的时候,三次拥立晋国国君,兼并了二十个国家,让他的君主成为西戎的霸主。他自己生活简朴,暑天不张伞盖,劳累时也不乘车,去世的时候,百姓悲痛哭泣,如同失去了父母。如今您担任秦国相国八年,法令虽然得以施行,但刑罚太过残酷,百姓只看到了威严,没感受到恩德,只知道利益,不懂得道义。太子怨恨您惩罚了他的老师,对您恨之入骨,民间的父兄子弟,也长久心怀怨恨。一旦秦君去世,您的危险就如同早晨的露水,转瞬即逝,您还能贪恋商于的富贵,自夸为大丈夫吗?您为什么不举荐贤人来接替自己,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这样或许还能保全自己。” 商鞅听后,默默不乐。
五个月后,秦孝公生病去世。群臣拥立太子驷即位,这就是惠文公。商鞅自认为是先朝旧臣,出入朝廷时态度傲慢。公子虔当初被商鞅割去鼻子,一直怀恨在心,此时便和公孙贾一同向惠文公上奏说:“我们听说‘大臣权势太重,国家就危险;君主身边的人权势太重,君主自身就危险。’商鞅制定法律治理秦国,秦国虽然治理得不错,但是无论妇人还是小孩,都说这是商君的法律,而不说这是秦国的法律。如今他又受封十五座城邑,位尊权重,日后必定会谋反。” 惠文公说:“我早就痛恨这个家伙了!只是因为他是先王的臣子,谋反的迹象还不明显,所以暂且容忍他。” 于是派使者收回商鞅的相印,让他退回到商于。
商鞅辞别朝廷,备好车马出城,他的仪仗队伍,如同诸侯一般。百官都来送行,朝廷官署都空了。公子虔和公孙贾暗中告诉惠文公:“商君不知悔改,僭越地使用王者的礼仪规制,如果他回到商于,必然会谋反。” 甘龙和杜挚也证实了这件事。惠文公大怒,立即命令公孙贾率领三千武士,追赶商鞅,砍下他的头颅回来复命。
公孙贾领命出朝。当时百姓对商君积怨已久,大街小巷都是怨言。一听说公孙贾带兵去追赶商鞅,纷纷攘臂相随,跟从的人何止数千。商鞅的车队出城已经一百多里,忽然听到后面喊声震天,派人去探听,回报说:“朝廷发兵追赶来了。” 商鞅大惊,知道是新王对自己不满,恐怕难逃灾祸,急忙脱下官服下车,扮成普通士卒逃亡。
他逃到函谷关时,天色将晚,便前往旅店投宿。店主索要身份证明,商鞅说没有。店主说:“商君制定的法律,不许收留没有身份证明的人,违反的人要一并斩首!我可不敢收留您。” 商鞅叹息道:“我制定的这个法律,竟然害了自己。” 于是连夜赶路,混出了函谷关,径直逃往魏国。
魏惠王怨恨商鞅诱捕公子卬,割走了魏国的河西之地,于是想要囚禁商鞅,把他献给秦国。商鞅又逃回商于,打算起兵攻打秦国,却被公孙贾追到并抓住。惠文公历数他的罪行,吩咐把商鞅押到闹市,用五头牛车将他分尸。百姓争着吃他的肉,不一会儿就吃光了。接着又把他的家族全部灭掉。可怜商鞅变法革新,让秦国富强起来,如今却遭受车裂之祸,这难道不是过于严苛带来的报应吗?(这是周显王三十一年发生的事。)髯翁有诗叹道:
商于封邑未经年,五路分尸亦可怜!
惨刻从来凶报至,劝君熟读《省刑》篇。
自从商鞅死后,百姓们在道路上载歌载舞,如同卸下了沉重的负担。六国听说这件事,也都相互庆贺。甘龙和杜挚之前被革职,如今都官复原职。惠文公任命公孙衍为相国。公孙衍劝说惠文公向西吞并巴蜀,称王来号令天下,要求列国全都像魏国那样割地作为见面礼,如果有不服从的,就发兵讨伐。惠文公于是称王,派使者通告列国,都要割地来祝贺。诸侯们都犹豫不决。只有楚威王熊商,任用昭阳为相,刚刚打败越国军队,杀死越王无疆,占领了越国全部土地,地广兵强,与秦国为敌。秦国使者来到楚国,被楚王叱责后离开。
于是,洛阳的苏秦带着 “兼并” 的策略,前去游说秦王。不知道苏秦是如何游说秦王的,且看下回分解。
喜欢古典白话合集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古典白话合集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