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起初与公子您相处得极为融洽,情同骨肉。如今我们各自侍奉自己的君主,成为两国的将领,怎么忍心兴兵作战,让两国百姓生灵涂炭呢?我心里想着与公子您约定,双方都撤去兵车,脱下盔甲,以和平的会面形式,在玉泉山相聚,痛饮一番后各自罢兵,避免两国百姓遭受苦难,也能让千秋万代之后的人,称赞我们两人的交情如同管仲和鲍叔牙那般深厚。公子如果愿意依从,还望告知会面日期!
公子卬读完信后十分高兴,说:“我的想法正和这一样。” 于是热情款待使者,并回了一封信:
相国没有忘记往日的情谊,效仿齐桓公当年的做法,以和平会面替代战争,让秦魏两国的百姓安宁,彰显如管鲍般的情谊,这正是我的心愿。三天之内,就等相国确定日期,我定当听从安排。
卫鞅收到回信后,欣喜地说:“我的计策要成功了!” 他再次派人进城确定日期,并表示:“秦国军队的前营已经撤离,先行打发回去了,只等与元帅会面后,就拔营全部撤离。” 同时,他还送了旱藕和麝香给公子卬,说:“这两样东西是秦国特产,旱藕对人有益,麝香能够辟邪,略表旧日情谊,愿我们永远交好。” 公子卬以为卫鞅真心对自己好,越发相信他没有别的企图,便回信表示感谢。
卫鞅暗中假传军令,让前营全部撤离,公子少官率领军队先行出发。他又悄悄吩咐,一路上对外声称是打猎获取食物,在狐岐山、白雀山等地分散埋伏,约定在当天午后未时,一齐赶到玉泉山下,只等山上放炮为信号,就立刻杀出来,把来人全部捉拿,不许放走一个。
到了约定的日子,一大早,卫鞅就先派人进城通报:“相国已经先前往玉泉山等候,随行人员不超过三百人。” 公子卬对此深信不疑,也带着装着酒食的轻便车子,以及一支乐工队伍,乘车前往赴会,人数与卫鞅的随行人员相当。卫鞅在山下迎接。公子卬见对方人少,而且没有携带兵器,便毫无疑虑。双方见面后,各自叙说往日的交情,以及如今两国通和的意愿。魏国的随从人员,个个都很欢喜。两边都摆好了酒席,公子卬作为主人,先为卫鞅敬酒。三次敬酒,三次回敬,还演奏了三次音乐。
卫鞅让军吏在席间报时,随即下令撤去魏国的筵席,改用秦国的酒食。两个侍酒的,都是秦国有名的勇士,一个叫乌获,能举起千钧重物;一个叫任鄙,徒手就能与虎豹搏斗。卫鞅刚举起第一杯酒相劝,便用眼神示意左右,随即在山顶上放起一声号炮,山下也放炮回应,声音震动山谷。公子卬大惊,问道:“这炮声从何而来?相国莫不是在欺骗我?” 卫鞅笑着说:“暂时欺骗一次,还请见谅!” 公子卬心慌意乱,想要逃跑,却被乌获紧紧抓住,动弹不得。任鄙指挥左右士兵捉拿其他人。公子少官率领军士,扣押了车辆、人员等,真是滴水不漏。
卫鞅吩咐把公子卬押上囚车,先送回秦国报捷。又把俘获的随行人员松绑,赐酒给他们压惊,仍旧让他们乘坐原来的车辆,告诉他们:“你们就说主帅赴会回来了,骗开城门,会有重赏;要是不听从,立刻斩首!” 那些随行人员都是小人物,谁不怕死,全都答应了。于是让乌获假扮成公子卬坐在车中,任鄙装作护送使臣,跟在单车后面。城上的守军认出是自己人,立刻打开城门。这两位勇将立刻动手,一拳一脚就把城门打得粉碎,城门再也关不上,上前阻拦的军士都被打倒。背后卫鞅亲自率领大军,飞速赶来。城中军民四处逃窜,卫鞅放纵军士乱杀一阵,于是占领了吴城。
朱仓得知主帅被俘虏,估计西河难以坚守,便弃城逃走。卫鞅长驱直入,直逼安邑。魏惠王非常害怕,派大夫龙贾前往秦国军营求和。卫鞅说:“魏王当初不能重用我,所以我才到秦国为官。承蒙秦王尊我为卿相,给我万钟俸禄,如今又把兵权交给我,如果不灭掉魏国,就辜负了秦王的重托。” 龙贾说:“我听说‘良鸟留恋旧林,良臣怀念旧主。’魏王虽然没能重用您,但那毕竟是您的父母之邦,您怎么能没有感情呢?” 卫鞅沉思了许久,对龙贾说:“如果要我撤兵,除非把河西之地全部割让给秦国才行。” 龙贾只得答应,回去向魏惠王奏明。魏惠王听从了这个建议,立即让龙贾捧着河西地图,献给秦国军队求和。卫鞅接过地图,接受了土地,凯旋而归。公子卬也归降了秦国。
魏惠王觉得安邑离秦国太近,难以防守,于是把都城迁到了大梁,从此魏国被称为梁国。
秦孝公嘉奖卫鞅的功劳,封他为列侯,把之前夺取的魏国土地中,商于等十五座城邑作为卫鞅的食邑,号称商君。后世就称他为商鞅。商鞅谢恩回到府邸,对家臣说:“我本是卫国的旁支子弟,带着谋略来到秦国,为秦国推行变法,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如今又为秦国夺得魏国七百里土地,受封十五座城邑,大丈夫得志,也算是到了极致。” 宾客们纷纷齐声祝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