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秦国大夫陈忠死后,前来进谏的大臣接连不断,秦王嬴政总是将他们诛杀,把尸体陈列在宫阙之下。前前后后一共诛杀了二十七人,尸体堆积如山。当时,齐王建前来秦国朝见,赵悼襄王也一同抵达,众人在咸阳宫设宴欢聚。然而,当他们看到宫阙下的死尸,询问缘由后,无不暗自叹息,私下议论秦王的不孝。
此时,沧州人茅焦恰好游历到咸阳,住在旅店里。同屋的人偶然谈及此事,茅焦愤怒地说:“儿子囚禁母亲,这简直是天地颠倒啊!” 他让旅店主人准备热水,说道:“我要沐浴,明天一早去宫门向秦王进谏。” 同屋的人笑着说:“那二十七个人,可都是秦王平日里亲近信任的大臣,他们进言都不被听从,转眼间就丢了性命,难道还缺你一个平民百姓吗?” 茅焦说:“如果进谏的人到二十七人就停止了,那秦王可能就真的不会再听了;但要是二十七人之后还有人继续进谏,秦王听不听可就不一定了。” 同屋的人都笑话他愚蠢。
第二天清晨五更,茅焦向旅店主人要了饭,饱餐一顿。主人拉着他的衣服劝阻,茅焦挣脱衣服就离开了。一同住宿的人料想他必死无疑,便商量着瓜分他的衣物行囊。
茅焦来到宫阙之下,伏在尸体上大声呼喊:“我是齐国的客人茅焦,希望向大王进谏!” 秦王派内侍出来询问:“客人要进谏的是什么事?该不会是和王太后的事有关吧?” 茅焦说:“我正是为此事而来。” 内侍回去报告说:“客人果然是为太后的事来进谏的。” 秦王说:“你可以指着宫阙下堆积的尸体告诉他。” 内侍对茅焦说:“客人没看到宫阙下累累的死尸吗?为何如此不怕死!” 茅焦说:“我听说天上有二十八星宿,降临到人间就是正直的人。如今已经死了二十七人,还缺一个,我来就是为了凑齐这个数。古代的圣贤哪个不死,我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内侍再次回去报告。
秦王大怒道:“这狂妄之徒故意触犯我的禁令!” 他对左右侍从说:“在庭院里架起大锅烧开水,把他活活煮了。他怎么能在宫阙下留下全尸,凑齐那二十七人的数呢?” 于是,秦王手按宝剑坐在那里,龙眉倒竖,口中唾沫横飞,怒气冲冲,难以遏制,连声呼喊:“把这狂妄之徒叫来受烹刑!” 内侍前去召唤茅焦,茅焦故意慢慢地迈着小步,不肯快走。内侍催促他赶紧走,茅焦说:“我见到大王就会死了!让我多缓一会儿又有什么害处呢?” 内侍可怜他,便搀扶着他向前走去。
茅焦走到台阶下,再次叩拜后上奏说:“我听说:‘活着的人不忌讳谈论死亡,拥有国家的人不忌讳谈论亡国;忌讳亡国的人无法让国家长存,忌讳死亡的人无法存活。’生死存亡的大计,是英明的君主所关注的。不知道大王是否愿意听听呢?” 秦王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问道:“你有什么计策,可以试着说一说。” 茅焦回答说:“忠臣不会进献阿谀奉承的话,英明的君主不会做出狂妄荒谬的行为。君主有荒谬的行为而臣子不进言,这是臣子辜负了君主;臣子有忠诚的言论而君主不听从,这是君主辜负了臣子。大王有违背天理的荒谬行为,却不自知,我有逆耳的忠言,而大王又不想听,我担心秦国从此就危险了。”
秦王听后,惊恐了许久,脸色愈发缓和,说道:“你所说的是什么事?我愿意听听。” 茅焦说:“大王如今不把统一天下的大业放在心上吗?” 秦王说:“当然放在心上。” 茅焦说:“当今天下之所以尊崇秦国,不仅仅是因为秦国的威力,还因为大王是天下的雄主,忠臣烈士都聚集在秦国朝廷。如今大王车裂假父嫪毐,有不仁之心;用袋子摔死两个弟弟,有不友爱之名;把母亲迁到棫阳宫,有不孝之行;诛杀进谏的大臣,将尸体陈列在宫阙之下,有像夏桀、商纣一样的统治。以统一天下为目标,却做出这样的行为,如何能让天下人信服呢?从前舜尽心侍奉顽劣的母亲,最终被提拔为帝王;夏桀杀死龙逢,商纣杀害比干,导致天下人背叛。我自知必死无疑,只是担心我死后,就再没有人能继那二十七人之后,继续向大王进言了。到那时,怨恨和诽谤日益高涨,忠臣谋士都不敢说话,朝廷内外离心离德,诸侯将会反叛。可惜啊,秦国即将成就的帝业,就要毁在大王手中了。我的话说完了,请让我受烹刑吧!” 于是,茅焦站起身来,解开衣服,朝着大锅走去。
秦王急忙走下殿来,左手扶住茅焦,右手挥手让左右侍从说:“把大锅撤掉!” 茅焦说:“大王已经张贴告示拒绝进谏,不烹杀我,就无法树立威信。” 秦王又命令左右侍从收起告示。接着,他让内侍给茅焦穿上衣服,请他坐下,道歉说:“之前进谏的人,只是数落我的罪过,却没有清楚地说明生死存亡的大计。上天派先生来开启我的心智,我怎敢不恭敬地听从呢!” 茅焦再次叩拜后说:“大王既然愿意听从我的话,请赶紧准备车驾,去迎接太后;宫阙下的尸体,都是忠臣的尸骨,恳请大王赐以安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