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金灵川的守将名叫伍国龙,此人身材高大,身高一丈,脑袋如同笆斗般大小。他面色深蓝,头发红如朱砂,下巴留着黄色胡须,力大无穷,负责镇守金灵川。这一日,伍国龙正在升堂理事,有小番匆匆进来报告:“启禀将军,白良关已经失陷,现在有战败受伤的把都儿在外面,请求拜见将军。” 伍国龙听闻白良关失陷的消息,大吃一惊,急忙说道:“快让他进来。” 把都儿走进大堂,跪在地上说道:“平章爷,大事不好了!大唐的兵将实在太过勇猛,白良关已被攻破,他们不久后就会兵临金灵川。” 伍国龙吓得胆战心惊,说道:“本镇知道了。你赶紧前往木阳城,向狼主报告此事。吩咐关头上多准备些灰瓶、石子、弓弩和旗箭,小心防守。一旦大唐兵马到来,立刻向本镇报告。” 把都儿应了一声,领命而去,暂且按下不表。
再说南朝的兵马,一路上风餐露宿,晓行夜宿。大约过了三天,先锋程咬金率先抵达金灵川下。他下令放炮安营,等待后续人马到来后再商议开兵之事。没过几天,大队人马陆续赶到,程咬金将他们接入关前的营地。当晚,君臣们一同饮酒,商议如何攻破金灵川的计策,暂且不提。
次日清晨,元帅秦叔宝升帐,众将整齐排列在两旁,听候命令。尉迟宝林身披战甲,上前说道:“元帅,小将刚加入帅爷麾下,还未立功。今日这座金灵川,就由小将前去,定要走马取关,立下一点微小的功勋,不知可否?特来听候元帅调遣。” 秦叔宝说道:“好贤侄,你年纪轻轻,有此壮志,不愧是英雄出少年。不过上阵杀敌,务必小心谨慎。” 宝林应道:“是,得令!” 他穿戴好头盔铠甲,悬挂好宝剑钢鞭,手持长枪,跨上战马,带领军士们冲出营门,来到关前。宝林大声喊道:“呔!关上的人听着,快报与伍国龙知晓,如今南朝圣驾亲征,前来破番,要将你们这些番狗全部杀光。况且白良关已经被攻破,叫他早早出来受死!” 这一声大喊,关上的小番连忙跑进去报告:“启禀将军,关外大唐人马已经到了,有将领前来讨战。” 伍国龙听到报告后,吩咐赶紧取来战甲,备好战马,拿起大刀。他穿戴整齐,跨上雕鞍,手提大刀,走出府衙,来到关前,下令开关。只听 “轰隆” 一声炮响,大门敞开,放下吊桥,伍国龙一马当先,冲了出来。
宝林抬头望去,只见来将模样凶恶。那伍国龙头戴红缨亮铁明盔,身披龙鳞软甲。面色如蓝靛般深蓝,头发红如朱砂。双眼好似铜铃,耳朵向外兜风,一脸黄色胡须。骑着一匹青鬃马,手中大刀一挥,寒光闪闪。宝林看罢,大声喝道:“呔!来的番狗,快报上你的名字。” 伍国龙说道:“你要问我名字?我乃红袍大力子大元帅祖麾下,加封为镇守金灵川大将军的伍国龙。” 宝林说道:“原来你就是伍国龙,也不过如此。如今天兵已到,你为何还不让路献关,竟敢阻拦我军去路,简直是活得不耐烦了。” 伍国龙听后大怒,也不询问宝林姓名,举起大刀,大喝一声:“呔!看我这一刀!” 朝着宝林头顶劈了下去。宝林喊道:“来得好!” 用长枪往上一挡,“噶啷” 一声,伍国龙只觉手中大刀一震,险些脱手,整个人在马上晃了一晃,大刀竟朝着自己头上反弹回来。两马交错而过,宝林迅速将手中长枪握紧,大喝一声:“去罢!” 一枪朝着伍国龙心口刺去。伍国龙大喊一声:“哎呀!我命休矣。” 躲避不及,被长枪正中前心,“噗通” 一声,从马上跌落下来。宝林又补上一枪,将他刺死,随后吩咐诸将:“快抢关!” 说罢,一马当先冲上了吊桥。
营前,尉迟恭正在掠阵,见儿子枪挑了番将,也挥动长枪,说道:“诸位老将军,快抢吊桥!” 程咬金、王君可等二十九家总兵,纷纷上马,提枪执刀,风驰电掣般冲过吊桥。那些小番和把都儿见状,纷纷往关中逃窜,可关门已经来不及关闭了。宝林长枪飞舞,一枪一个,将小番们纷纷挑落马下;众将们有的挥刀砍杀,有的舞动大斧,杀得小番们死伤惨重。这些小番,有的被砍得半死,有的断臂折腿,有的肚破肠流,也有运气好的,逃了出去。不一会儿,小番们逃得干干净净。众人杀进帅府,查点钱粮。宝林来到关外,请来大元帅和贞观天子,以及大小三军,陆续进入关中,并将钱粮清单详细记录在簿。宝林上前说道:“元帅,小将前来缴令。” 元帅说道:“好贤侄,果真是将门虎子,走马取关,立下了大功。” 太宗十分高兴,说道:“御侄不愧是将门之后,尉迟王兄已然厉害,御侄的枪法更是精妙,正所谓英雄出少年,王兄都比不上御侄了。” 敬德听到朝廷称赞自己的儿子,心中又惊又喜,赶忙奏道:“陛下,说到底他枪法还不够精湛,发力不够到位,还未将全部实力展现出来。” 太宗说道:“哎呀,王兄,御侄如此表现已经很不错了。” 当夜,营中摆下酒宴,为宝林贺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