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路上耽搁了几天,来到了龙门县,还是住在之前的罗店中。当晚,薛仁贵写了三张投军状,他自己的军状把名字改成了薛礼。一夜过去,第二天清晨,他们一同来到辕门,让中军官把军状送进去,呈到了大堂上。旗牌官把军状铺在公案上,张大老爷先看了三大王的军状,说:“快传他们进来。” 中军答应一声,连忙把三人传进大堂,三人跪在堂上。
张环问:“哪个是李庆红?” 李庆红答道:“小人就是。” 张环问:“你既来投军,可精通骑马射箭?” 庆红说:“小人箭术能百步穿杨,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张环又问:“你胳膊有多大的力气?” 庆红说:“小人左臂有四百斤力气,右臂有三百斤力气。” 张环再问:“你擅长使用什么兵器?” 庆红说:“小人惯用一把大刀。” 张环说:“既然如此,你的刀带来了吗?” 庆红说:“带在外面。” 张环说:“快取来,耍给本总看看。” 庆红答应一声,到外面拿了大刀,来到大堂上耍了起来。他刀法娴熟,虎虎生风,耍完后,跪伏在地。
张环又传姜兴本、姜兴霸进来,同样一番询问,两人也各自把枪刀之法施展了一遍。张环看了,满心欢喜,说:“本总需要十二名旗牌官,如今已经有九个了。看你们三人刀法精湛,枪法熟练,就在我麾下凑成十二名旗牌官吧。” 三人大喜,说:“多谢总爷抬举。” 三人换上旗牌官的服饰,站到了一旁。
张大老爷接着看第四张军状,上面写着:具投军状人薛礼,山西绛州龙门县人氏。他心中一想:“怎么又有个龙门县姓薛的?先不管他。” 便吩咐中军把这人传进来。中军答应一声,连忙出了辕门,把薛礼传进大堂,薛礼跪下。张环抬头一看,呀!原来是薛仁贵,他改了名字又来了。张环顿时大怒,劈头盖脸地喝道:“你这该死的东西!本总好心饶你一条生路,你怎么还不知死活,今日还敢来送死?左右,把这东西绑出辕门,开刀问斩!” 左右士兵齐声答应。
薛礼吓得魂飞魄散,连忙说道:“哎呀,大老爷,小人是来投军求活路的,不是来送死的。前日犯了大老爷的名讳,所以大老爷要处斩小人,今日小人没犯什么过错,大老爷为什么又要斩小人呢?” 张环喝道:“你还说没过错?本总奉朝廷旨意,在龙门县招兵,凡事都图个吉祥。你看大堂上的人都穿着红的绿的,偏偏你这东西,浑身穿白,你带着孝来投军,分明是在诅咒本总,还不把他拉下去砍了!”
这时,李庆红、姜兴本、姜兴霸三人连忙跪下求情:“大老爷在上,薛仁贵是我们旗牌官的结义弟兄,他生性就喜欢穿白衣服,一同来投军。既然误犯了大老爷的军令,还望大老爷看在我们是生死好友、患难与共的份上,饶他一条狗命。” 张环说:“也罢,看在三位旗牌官的面子上,暂且饶了你。左右,把他赶出去!” 两旁士兵齐声答应,把薛仁贵推出了辕门。
薛仁贵仰天长叹:“唉,罢了!没想到我命这么苦,和兄弟们两次来投军,都不被录用。难道我命中注定没有功名,所以总兵把我推出来不用?如今想来,真是‘命运不该朱紫贵,终归林下作闲人’。不如回家去,将就着过过日子,何苦在这里担惊受怕。”
薛仁贵正在暗自思忖,后面李庆红和姜氏兄弟三人一起追了上来,说道:“薛哥,我们四人一同来投军,偏偏不用哥哥你。日后要是开兵打仗,没有哥哥在,兄弟们也没了兴致,不如我们退回风火山,继续当草寇吧。” 薛仁贵说:“兄弟们,别糊涂了。为兄因为穿白衣服触怒了大老爷,所以不被录用。你们得到了总爷的赏识和重用,日后功名唾手可得,为什么要反悔,又去做绿林响马呢?这可万万使不得。” 三人说:“既然这样,哥哥你回去换身衣服,再来投军,小弟们在这里等你。” 薛仁贵说:“唉,兄弟,我两次投军都不被录用,这是命贱,再来也没用了。要是兄弟们念着今日结拜的情分,日后功成名就,接近了皇帝,在圣驾前保举我一本,提拔为兄,那我就万幸了。” 三兄弟说:“这还用说。那哥哥你回家路上小心,日后再图相见。” 薛仁贵应道:“知道了。” 便告别了三兄弟,到饭店取了行囊,心情郁闷地上路了,暂且不表。
且说三兄弟回到总府衙门,给中军送了盔甲银。在旗牌房里,他们和周青见了礼,大家详细讲述了各自的出身经历,又为薛礼两次投军不被录用而叹息了许久。大家都说:“我们既然都是结义兄弟了,以后就要同心协力,不能做出欺兄灭弟的事。” 此事暂且按下不表。
话说薛仁贵与李庆红、姜氏兄弟三人分别后,心情一直闷闷不乐。他来到饭店歇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便踏上了行程。没走上四五里路,只见四周树木繁茂,道路两旁都是高山,山路崎岖,行走艰难。山脚下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此处为金钱山,有白额虎伤人,极为厉害,来往行人务必小心。” 薛仁贵见了,不禁笑道:“何须这般大惊小怪,吓唬行人?简直是小瞧天下人了。我偏要在此等一等,除掉这恶兽,消除祸患。” 于是,他就在两山交界的路上躺下来,一直睡到午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