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只听见有人大声呼喊:“不好了,不好了!哎呀呀,这孽畜追来了,我命休矣,谁来救救我!” 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那人朝着山上飞奔而来。薛仁贵从睡梦中惊醒,赶忙站起身来查看。只见一匹快马飞驰而至,马上坐着一个人,头戴乌金盔,身穿大红显龙蟒袍,腰间系着金带,脚蹬皂靴,稳稳地踏在马镫上。此人留着一嘴白色的花须,手中拿着一条金披令箭,紧紧地拽着丝缰绳,拼命地奔跑,口中不停地呼救。薛仁贵抬眼望去,只见一只白额虎在后面如飞一般追赶。他心中暗想:“这人不是皇亲,就一定是国戚。我若不救他,他必定会葬身虎口。”
薛仁贵当机立断,立刻冲上前去,一把抓住老虎的脖颈处的毛,用力将老虎按住。那老虎拼命挣扎,却动弹不得。薛仁贵接着提起拳头,朝着老虎的左右眼珠猛击,边打边说:“孽畜,你在此不知伤害了多少人的性命,今日落在我手里,先把你的眼珠打出来,再放你走。” 那老虎吃痛,负着伤逃走了。
薛仁贵转身,关切地问道:“将军,您受惊了。请问将军尊姓大名,为何独自一人在此行走,遭此惊吓?” 那将军回答道:“我乃鲁国公程咬金,奉旨到各路催赶钱粮,恰好从这里经过,没想到遭遇了这孽畜。若是我年轻的时候,就算是一只猛虎,我也不会怕它。可如今我年老力衰,实在是无能为力了。幸亏遇到壮士你,真是感恩不尽。我看壮士你有这般本事,如今龙门县正在招兵,你为何不去投军,谋求个上进的机会呢?在这山路上消磨时光,能有什么好处?”
薛仁贵说:“原来是程老千岁,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多有得罪。不瞒千岁说,小人命运不佳,两次去投军,张总兵老爷都不肯录用,所以灰心丧气地打算回家,心中烦闷,便在此山林中睡觉。忽然听到呼喊声,这才起身查看。” 程咬金听了,大怒道:“岂有此理!张士贵奉旨招兵,本应挑选勇猛英雄,为何不用你?我本想带你回京城,只是不太方便。也罢,我有金披令箭一支,你拿着它去找张士贵,让他务必录用你。” 薛仁贵连忙应道:“是。多谢千岁。” 他接过令箭,程咬金便策马离开了,暂且不表。
且说薛仁贵得了鲁国公的令箭,连夜赶到龙门县。此时天色尚早,他径直来到衙门,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中军见了,大声喝道:“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懂事。大老爷屡次都不用你,你还差点丢了性命,今日又来做什么?” 薛仁贵不慌不忙地说道:“别管那么多,快去禀报大老爷,就说有鲁国公的金披令箭在此,我要见大老爷。” 中军听了,不敢不报,说道:“你等着!”
中军进去禀报:“那个之前没被录用的薛礼,得了程千岁的令箭,要见大老爷。” 张士贵听了,心中一惊,说道:“既然如此,让他进来。” 中军出来,传薛仁贵进去。薛仁贵进入大堂,跪下,呈上令箭。张环一看,果然是鲁国公老千岁的令箭,便问道:“你这令箭是从哪里得来的?”
薛仁贵如实说道:“小人路过金钱山时,遇到一只白额猛虎,正要伤害程爷。小人便将老虎的两只眼睛打瞎,救了程公爷。他说要赶去各路催粮,回京要紧,没想到遇到老虎,幸亏我出手相救。他又问我:‘既然有本事,为何不去龙门投军?’小人说:‘已经投过两次军了,都不被录用,正打算回家。’千岁听了大怒,说:‘有这样的本事,为何不用?我有令箭,他若再不用你,我就找他算账!’所以小人这才斗胆前来。”
张环听了,吓得魂不附体,心中暗自盘算:如今看来,不得不录用他了。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道:“薛礼,既然如此,我就勉强录用你。但我有句话要问你:昨日程千岁可曾问过你的姓名?” 薛仁贵回答道:“这倒不曾问起。” 张环说:“如此还好。你两次投军,并非我故意不用你,我这是出于一片恻隐之心,想救你性命。你知道吗,你犯了大罪,朝廷正四处找你,要处决你呢。”
薛仁贵惊讶道:“小人从未做过坏事,怎么会有大罪?” 张环说道:“只因前日天子扫北归来,得到一个兆头,梦中见到一个身穿白袍、手持方天戟的小将,抓住朝廷官员,逼迫他们写降表,还留下四句诗:‘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生心必夺做金龙。’君王仔细琢磨这首诗,认为穿白袍的小将家住在山西,遥遥一点红指的就是山西;第二句暗示此人姓薛,第三句合起来就是仁贵二字,末句则表明这个薛仁贵有夺取天下的野心。留此人在世,日后必定是个大患。于是降旨,要暗中查访你,将你捉拿解送到京城处决,以绝后患。你却不知死活,自己送上门来。我有好生之德,所以借口你犯了名讳、犯了忌讳,要将你开刀问斩,让你不敢再来投军,断了这个念头,这岂不是救了你一命?没想到你偏偏又遇到了鲁国公,幸好他不知道你的姓名。要是说出来,你立刻就会被抓到京城处决。如今你有了这枝令箭,我也救不了你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