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转身继续前行,看到前方有一座凉亭。他走进亭内,发现里面有一座灶头,模样十分奇特。灶门口既没有柴火燃烧,也不见有火苗,然而灶上却放着三层蒸笼,笼盖严严实实地罩着。虽然没有生火,可蒸笼里却热气腾腾,直冲天际。薛礼从早上进入地穴,又走了好几里路,此时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看到这热气腾腾的三层蒸笼,他心想里面肯定有能吃的东西,便打算打开看看。他环顾四周,没瞧见一个人影,于是伸手揭开了笼盖。只见里面有一条用面捏成的龙,盘在其中。薛仁贵拿起这条面龙,揉成一团,两口就吞了下去。接着,他又揭开下面一层蒸笼,里面有两只面做的老虎,他也拿在手中,捏成一团,囫囵吞进了肚子。再揭开第三层蒸笼,里面有九头面做的牛,他同样拿起来,捏拢后,分四五口吃进了腹中。但这些食物下肚后,他仍觉得没吃饱。他把蒸笼重新放回灶上,走出亭子。这时,他突然感觉身上燥热难耐,肌肤和皮肉仿佛都在紧紧收缩,整个人难受极了。
薛仁贵没走多远,看到前方有一个大池塘,池水清澈见底。他心想:“先下去洗个澡吧,说不定能舒服些。” 于是,他将白色的头巾和战袄脱下来,放在池塘边,然后下到池中洗了个澡。洗完澡上岸后,他顿时觉得浑身清爽,身体也好像变轻了一些。他连忙穿好衣服,沿着大路继续前行。
忽然,他听到身后有人喊道:“薛仁贵,娘娘有法旨,命你前去,快跟我来。” 薛仁贵回头一看,只见一个身着青衣的童子,那童子脸蛋圆润如满月,头顶挽着两个发髻,一路呼喊着跑来。薛仁贵问道:“请问这里是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是哪位娘娘传我过去?” 童子回答道:“此地乃是仙界。我奉九天玄女娘娘的法旨,得知大唐来了一位名将,名叫薛仁贵,他将保驾出征东辽。娘娘命我速速带你前去见她,有法旨要降给你,所以才叫你的名字。” 薛仁贵听后,心中万分诧异,说道:“竟有这等事?” 于是,他连忙跟着童子一同前行。远远地,他看到一座大殿,还听到了鼓乐之声。来到殿前,童子先进去禀报,之后薛仁贵才走进殿内。只见一位女菩萨端坐在一个八角蒲墩上,薛礼赶忙伏地叩拜,说道:“玄女大圣在上,凡间的薛礼前来叩头。不知大圣有何法旨?” 娘娘说道:“薛仁贵,你乃是大唐的栋梁之才。只因你此次出征东辽,每一关都有凶狠的将领,每一座营寨都有能人异士,所以我特意冲开地穴,等你来此。那三架面食被你吃下腹中,它们皆是上界的仙食。如今你便拥有了一龙二虎九牛之力,本事高强,勇猛无比,不出三年便可征服东辽。唉,只是你千不该万不该,放走了那条青龙。若此龙下凡,必将搅乱江山,致使战火纷飞,不得安宁。所以我才将它锁在石柱上,如今却被你放跑了。它定会在东辽兴风作浪,只怕即便你有一龙二虎九牛之力,也难以制服它,这可如何是好?” 薛仁贵听后,焦急地说道:“哎呀,大圣啊!弟子薛礼只是凡间的一介俗人,怎会知晓菩萨处天庭之事?因此才放走了青龙。它若在东辽作乱,搅扰国家社稷,如今陛下御驾亲征,若难以平定,那便是弟子的大罪了。恳请大圣娘娘赐弟子神力,让我跨海征东,平定战乱,如此弟子将感恩不尽。愿娘娘圣寿无疆。” 玄女娘娘说道:“若要平定东辽,如今三年内怕是难以实现。除非过了十余年,才能班师回朝,天下方能太平。我有五件宝物,你拿去,便可助你平定东辽。” 说着,她让童子到里面去取宝物。青衣童子领命,连忙进入内室,取出宝物后递给薛礼。娘娘说道:“薛仁贵,这根鞭子名为白虎鞭,若遇到东辽元帅青脸红须之人,此人便是你放走的青龙,届时正可用白虎鞭对付他,定能将其平定。” 薛仁贵应道:“是。” 娘娘接着说:“看,这是一张震天弓,还有这五支穿云箭。你在开战时,将它们挂在身边。那青龙善于使用九口柳叶飞刀,一旦被青光射中,便会性命不保。你可用这张宝弓和利箭射他,定能破了他的飞刀。箭射出去后,只需把手一招,箭便会回到你手中。” 薛仁贵答应道:“是。” 娘娘又说:“这件袍子名为水火袍,若遇到水火之灾,穿上它,便能保全性命。” 薛仁贵应道:“是。” 他回头看着这四件宝物,只见它们霞光四溢。此外,还有一本素书,上面一个字都没有。薛仁贵便问娘娘:“这本书有什么用?” 娘娘说:“此书乃是稀世珍宝,名为‘无字天书’。这四件宝物,别人可以看见,唯独这天书,只能你一人知晓,切不可被他人看见。但凡遇到患难疑难之事,你就摆上香案,诚心拜告,天书上便会露出字迹,你便能知晓解决之法。这五件异宝你拿去,定能平定东辽。切记不可泄露天机,去吧。” 薛礼满心欢喜,拜别了玄女娘娘。他将天书藏在怀里,一手拿着弓箭,一手拿着袍鞭,由前面的青衣童子带路。薛仁贵离开了殿亭,一路走到两扇石门前。童子打开门说:“你出去吧。” 说完,便将薛仁贵推出门外,随后关上了石门,前去复命,这便不再赘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