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说道:“确有此事,小王兄,这四句诗你应该知晓其中含义。” 薛仁贵接着说:“陛下,他对臣讲,‘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生心必定做金龙。’故而军师推断出‘一点红’指的是绛州地方,认定臣有谋叛之心,因此在山西四处查访,想要将臣捉拿解往京城处决。臣害怕极了,只好甘愿做一名火头军,隐姓埋名。他还说,只要臣立下三大功劳,就会在陛下驾前为臣请罪。臣立下了诸多功劳,无奈陛下不肯饶恕,臣始终没有出头之日。臣不知张爷是否在陛下跟前流言冒功,也不知陛下是否真有此事?”
朝廷听完,勃然大怒:“啊!原来其中还有这般曲折,怪不得一直难以真相大白。寡人所做之梦,就如同方才在海滩上被逼迫写血表,幸得王兄救朕的情景一模一样,赠给寡人的四句诗也是‘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王跨海去征东。’原来指的就是王兄一人,所以才命张环到龙门县招兵,查找王兄出来,领帅印督兵。可没想到张环如此奸恶,在朕面前谎称没有姓薛的,还将第四句改成了‘生心必定做金龙’,纵容何宗宪在这里冒领功劳!”
尉迟恭上前问道:“小将军,那日本帅被番将押解往建都,想必是你救了我吧?” 薛仁贵谦逊地说:“不敢当,正是末将救的。” 尉迟恭又问:“果然是你。本帅还要问你,前日在凤凰山脚下,你为何将本帅扯倒在地,后来在土港山神庙又将本帅掀翻,然后飞跑而去,为何如此害怕?” 薛仁贵解释道:“末将罪该万死。这都是张爷的过错,他说朝廷还有几分可能赦免臣,唯独元帅爷迷惑圣心,不肯赦免,所以多次捉拿臣,还告诫末将不可与元帅互通姓名。因此末将一见到帅爷,就只想着逃命,才如此惧怕,一心只想逃脱,哪还顾得上是否会将元帅翻跌在地。”
尉迟恭听了这话,暴跳如雷,怒吼道:“可恼,可恼!孩儿们,取令箭一枝,火速赶往黑风关狮子口,速速调张环父子女婿六人前来见我!” 尉迟宝林、尉迟宝庆齐声答应,接过父亲的令箭,牵过马来,跨上雕鞍,整理好头盔锦甲,拿起兵器,出了越虎城,直奔黑风关,前去调取张环父子,此事暂且按下不表。
且说朝廷开口问道:“小王兄,你既然在张环手下做火头军,又是如何得知寡人在海滩有难,且来得如此及时,救了寡人性命?” 薛仁贵回答道:“陛下有所不知,那日在独木关上,臣带病挑了安殿宝,立下此功。谁知张环心生毒计,将臣的九位结义弟兄连同九匹马哄骗至天仙谷口,那里后路不通,前路受阻,他便堆积柴木,放火欲烧死我们九条性命。幸亏九天玄女娘娘施展神通,将我们救出天仙谷,来到一条山路之中,在藏军洞躲藏了两个多月。今日,臣的八位兄弟出山打猎,臣在洞中煮饭,那匹马突然乱跳乱纵,臣便上马出洞,本想练练戟法,没想到这匹马好似发了疯一般,任凭臣如何扣紧丝缰,都无法控制,接连跑过几个山头,纵身跃上一座山峰,如同在平地上奔跑一般,接着又纵身跃下海滩,这才让臣得以救了陛下。”
朝廷说道:“原来还有八位王兄在藏军洞,速降旨意,快去宣他们来见朕。” 军士上前问道:“万岁爷,不知藏军洞在何处?” 朝廷转而问薛仁贵:“小王兄,你去宣你八个兄弟,是从哪条路去的?” 薛仁贵说:“臣是被玄女娘娘摄去的,回来时是随着这匹马一路飞奔而来,所以连臣也不认得路,不知藏军洞在东边还是西边。”
徐茂功上奏道:“陛下,那藏军洞想必是九天娘娘仙居之地,神秘莫测,有影无踪,岂是凡人能够寻到的?想必日后这八人自会有与陛下见面的日子。” 天子说:“既然如此,传旨摆宴,命众御侄陪同小王兄饮酒。” 暂且不提三江越虎城中,众小爵主陪同薛仁贵畅饮御赐酒宴之事。
单说尉迟宝林、尉迟宝庆快马加鞭,如流星般赶到黑风关战船内。张环父子听闻消息,远远地便迎接至船中。尉迟弟兄说道:“张环,元帅爷有令箭在此,命你父子女婿六人速速一同前往建都见驾,有紧急军情商议。” 张士贵问道:“二位小将军,不知元帅所传的是什么要紧军情?” 尉迟宝林说:“说是机密要事,刻不容缓,你们赶紧准备好,一同前去见驾,我们也并不知晓详情。”
于是,张士贵父子急忙收拾妥当,上马出发,离开了黑风关。连同尉迟弟兄在内的八人,一路上朝着越虎城赶来。途中耽搁了数日,这一日,终于早早抵达建都,进入城中,一同前往银銮殿。尉迟宝林、尉迟宝庆上前奏道:“陛下,张环父子已宣到。”
尉迟恭喝道:“传到了吗?给本帅将他父子剥去衣物,绑上殿来!” 徐茂功连忙说道:“元帅不可莽撞,我自有办法对证。陛下,快传旨意,好好宣他上殿。” 朝廷降旨:“快宣进来。” 左右领旨,军士出殿,宣张环父子六人上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