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随手翻阅着,目光却并未真正聚焦其上。
夜袭虽胜,斩获颇丰,甚至还意外获得了镇魔司的缚妖锁与令牌,但他心中并无多少喜悦。
怒目金刚的惊鸿一瞥,如巨石投湖,在他心中激起层层涟漪,更深层次的忧虑,则来自于自身修为的瓶颈。
气海境中期,这在寻常江湖人眼中已是难得的高手,足以坐镇一方。
然而,他迫切地需要更强的力量,一种足以碾压一切阻碍的力量。
他闭上双目,心神沉入丹田气海。
血色的真气如怒涛般翻涌,雄浑而暴戾。
但无论如何冲击,气海的边界仿佛亘古不变,坚不可摧。
他隐隐感觉到,前方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壁障,阻断了他通往更高境界的道路。
吴仁安盘膝坐于蒲团之上,并未立刻运功疗伤。
止是从怀中取出了几本从无生教库房中寻得的古旧典籍。
这些典籍纸张泛黄,边缘多有破损。
封皮上的字迹也已模糊不清,散发着一股尘封已久的气息。
指尖拂过一卷卷泛黄的古籍,纸页发出沙沙的轻响。
这些典籍大多是寻常武学,或是些旁门左道,于他如今境界助益不大。
他耐着性子,一卷卷翻阅,寻找着关于更高境界的蛛丝马迹。
其中一本,封面隐约可见“气窍玄枢”四字,似乎是阐述武道境界的纲要。
吴仁安凝神翻阅,指尖拂过那些晦涩难懂的古篆文字。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渐渐蹙起,眼中流露出前所未有的凝重与惊异。
典籍记载,武道修行,自练肉、练皮、练筋、锻骨、换血,至气海境,皆为筑基。
气海之后,乃是“开窍境”。
“……开窍者,开人体秘藏之窍穴也。人体有周天星辰之数,窍穴遍布,乃沟通天地,引元气入体之门户。然凡俗之躯,窍穴闭塞,需以雄浑内气,辅以精妙法门,逐一冲开……”
每开辟一处窍穴,实力便能得到一次质的飞跃。
然而,能否突破至开窍境,以及能在开窍境开辟多少窍穴,却并非单凭苦修便可达成。
其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所修功法是否蕴含突破开窍的法门;二是此前境界所打下的“根基”是否足够深厚。
寻常功法,大多止步于气海境,根本没有涉及开窍的修炼之法。
即便是有些功法提及,若无雄厚根基支撑。
强行冲关,轻则经脉寸断,重则爆体而亡。
“气海……开窍……”吴仁安低声念着。
典籍记载,武道修行,自练肉、练皮、练筋、锻骨、换血,至气海境,凝聚丹田气海,内气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然气海并非终点,其上更有“开窍”之境。
所谓开窍,乃是以磅礴气海之力,冲击人体周身隐藏的窍穴。
人体窍穴,星罗棋布,乃天地元气与人体精气交汇之所。
每冲开一处窍穴,便能容纳、调动远超气海境的内气,实力将发生翻天覆地的蜕变。
吴仁安越看越是心惊。
典籍中更提到,开窍境能开辟多少窍穴,不仅关乎天赋悟性。
更取决于先前境界所打下的“根基”是否深厚,以及所修功法是否精妙。
根基!这两个字如重锤般敲在吴仁安的心上。
他猛地回想起自己一路的修行:依靠《血煞噬魂功》吞噬他人精血修为,强行提升;服用“血煞丹”、“血泪丹”等禁药催谷功力……这一切,都绕开了水磨工夫的积累,看似一日千里,实则如沙上筑塔,空中楼阁!
“……气海圆满,内气充盈,若有机缘,得以窥破玄关,便可尝试冲开周身窍穴,是为开窍。
盖因开窍之基,需自练肉、练皮、练筋、锻骨、换血五境,层层累积,铸就非凡之躯。
练肉境需气血如浪潮奔涌,练皮境需皮膜坚韧若金玉,练筋境需大筋粗壮似虬龙盘身,锻骨境需炼就一身琉璃宝骨,换血境更需血液粘稠近金汞,气海境则必凝练九寸九之气海。
根基不固,强行开窍,非但无望,反噬己身,轻则经脉寸断,重则爆体而亡……”
典籍中描述的理想根基,何其惊人:
练肉境,需气血奔涌,鼓荡如潮,举手投足有千斤之力;
练皮境,需皮膜坚韧,光洁如玉,寻常刀剑难伤分毫;
练筋境,需周身大筋,虬结如龙,发力时筋骨齐鸣;
锻骨境,需易髓锻骨,骨质坚密,莹白如琉璃宝玉;
换血境,需血液粘稠,色泽金赤,宛若金汞流淌,生机旺盛;
气海境,需丹田气海,广阔无垠,至少凝聚九寸九之海,方为极致!
每一项,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资源以及无比的毅力去打磨。
而他吴仁安,哪一项达到了?
他的气血,驳杂而狂暴;皮膜筋骨,虽经血煞真气淬炼,却远未达到金玉、虬龙、琉璃之境;血液更是充满了煞气与丹毒;至于气海……恐怕连五寸都未必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