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神秘而又紧张的氛围中,日本人和清政府的秘密会谈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宫殿之内,烛光摇曳,映照出双方代表那或阴鸷或算计的面容。
清政府的代表们坐在那里,表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波澜起伏。他们深知此次出兵东北乃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清朝的龙兴之地,绝不能任由他人染指。一位位高权重的大臣微微眯起双眼,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今王小天同时与日本和沙俄开战,看似强大,实则分身乏术。这东北之地,乃是我们的根基,若能趁机收回,必将重振我大清国威。虽说王小天也不容小觑,但只要我们谋划得当,未必没有胜算。”
而日本方面,代表们则一脸得意之色,仿佛胜利已经在握。他们坚信,有清政府的协助,定能让王小天陷入绝境。
此时的王小天,正站在自己的营帐之中,目光冷峻地看着地图。他的间谍机构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各方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当得知清政府调兵到山海关的消息时,他的眉头微微一皱。
“哼,这群老狐狸,果然还是忍不住出手了。”王小天冷哼一声,心中却并不慌乱。他深知清政府的算盘,也明白他们为何会有此举动。
然而,让王小天感到疑惑的是,他只发现了两路军队的调动,可情报显示应该还有另一支军队。他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陷入了沉思。
“这清政府还真是藏得深啊,居然还有隐藏的兵力。不过,就算有,我王小天也丝毫不惧。”王小天喃喃自语道。
王小天果断地派遣出数架飞机,如矫健的雄鹰一般迅速飞向即将抵达山海关的清军军队上方。这些飞机在空中盘旋着,仿佛在审视下方那密密麻麻的敌军队伍。紧接着,飞行员们开始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抛撒传单。
一张张传单如雪片般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覆盖了清军士兵们的头顶和周围的土地。这些传单虽然面积不大,但上面所承载的信息却简单而有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入山海关者杀无赦!”这寥寥几个字如同重锤一般敲击在每个清军士兵的心坎上。
当清军终于抵达山海关时,他们也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日本军队竟然被护国军打得落花流水、狼狈不堪。据说,如果不是因为护国军尚未入关追击,此刻的日本军队恐怕早已被彻底歼灭,不复存在。这个消息犹如一道惊雷,在清兵中间炸响开来,瞬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时间,清兵们的军心开始剧烈动荡起来。有些士兵对于攻打护国军感到十分不解,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愤懑。他们不禁想到,明明都是中国人,为何自己要听从命令去与同胞自相残杀呢?尤其是在面对外国侵略者如此嚣张跋扈地欺凌中国人的时候,这种行为更显得荒谬和不可理喻。
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清兵则对护国军产生了深深的惧怕之情。毕竟,日本的甲午战争才刚刚过去不久,那些曾经亲身参与过那场战斗的老兵们至今仍记忆犹新。他们深知日本军队的强大实力和凶悍作风,然而如今,连这样一支令人畏惧的敌人都能被护国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那么护国军究竟拥有怎样恐怖的战斗力呢?他们真的能够与之抗衡吗?
王小天再次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地写下一封义正言辞的信,寄往清政府。这封信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清政府助纣为虐行为的愤怒指责,直言不讳地道出他们竟然帮助外族来攻打自己的同胞。
信中的每一个字仿佛都燃烧着王小天心中的怒火,他毫不掩饰地表露决心:待成功击退这些入侵的外族之后,定会率领大军直奔京城,向清政府讨要一个合理的说法!
与此同时,清政府方面也已经获悉了最新战况。令他们震惊不已的消息传来——日本军队在山海关遭遇了一场惨烈的溃败,而海上作战中日本同样遭受了巨大损失。面对如此局面,清政府内部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与懊悔之中。当初草率决定出兵协助外族的那些决策者们此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深深意识到这次错误决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而王小天的信更是掀起巨大波澜,王小天要攻打京城,这让大臣慌乱,有说一定要打王小天的护国军,维护朝廷的威严,也有说,马上撤回军队,并派特使安抚王小天的。
就在这时,朝鲜战场的情报传来。日本军队被王小天包围,可以说已经战败。这让决定出兵的大臣都惊呆了,怎么这么快。才三个多月,日本就败得这样惨。那王小天调集军队打他们,他们拿什么阻挡。
而且国内已经烽烟四起,武昌起义之后清政府对各地的控制已经越来越弱了。调集军队,都是日本人拿钱拉拢才筹备出来的军队。要是王小天再来攻打京城那恐怕大清就要亡了。本来就是想捡个便宜,没想到惹火烧身。
朝廷马上派人到东北安抚王小天,并封他为王,管理东北与外蒙地区。还有什么条件朝廷也可以答应,就是不能叛离朝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