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概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了全中国,结束了封建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起第一个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为以后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秦王朝为了巩固和发展地主阶级国家,曾经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实行了许多改革,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
统一了规制,实行统一的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在文化上,秦始皇接受宰相李斯的建议,于公元前221年发布“书同文”的诏令,规定以秦国简便的小篆和隶书,代替复杂多样的古文字,从此汉字的结构基本定型,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之后文化、学术的大发展准备了有利条件;
秦始皇还下令统一全国的货币,将铸币权收归国家,禁止地方和私人铸币;明确规定法定货币为黄金和铜钱,铜钱为圆形方孔钱,成为沿用两千多年封建社会货币的基本形制;
还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以秦国的度量衡为标准,度制以寸、尺、丈、引为单位,以十为进位制度;量制以龠、合、升、斗、桶为单位,也是十进制;衡制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进位:24铢=1两,16两=1斤,30斤=1钧,4钧=1石。
但是,秦王朝实行的许多政治措施,都是在加重对农民残酷剥削的基础上推行的。因此,它不但受到被推翻的,诸侯各国旧贵族的反对,也激起了广大人民的不满和反抗,使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和复杂。
秦王朝定出了许多严酷的法令,来巩固其统治。在文化上,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实行了商鞅、韩非的“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的,专制主义政策;定出了“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的残酷法令。
形成了“焚书坑儒”的实况,将460个儒生,全部活埋于咸阳城外的骊山温谷。许多珍贵的古籍被烧为灰烬,文化和学术遭到严重摧残,使文学的发展遇到困难。
秦始皇一生曾五次出巡各地,公元前210年,在最后一次出巡中于沙丘宫病死。始皇一生50年,成为千古一帝,建树颇多,成就巨大,可又是一代暴君,其施行的暴政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始皇死后第二年,即公元前209年七月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领导人是陈涉(胜)和吴广(都是河南人),在被逼无奈之下,揭竿而起,迅速壮大,声势浩大,起义军最多时达数十万人之众。至12月,在秦王朝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
但是各地百姓纷纷响应,农民起义象一阵风暴,很快就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在南方会稽有一支八千人的起义队伍,首领是项梁和他的侄儿项羽(江苏人,楚国大将的后代),刘邦(江苏人,做过秦朝的小官)带着一百人队伍来投靠项梁。
之后项羽和刘邦分道扬镳,楚汉相争,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破釜沉舟”,于巨鹿大败秦军;公元前206年,刘邦进军灞上,秦王子婴出降,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项羽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边战败,在“四面楚歌”声中自刎。刘邦称帝(即汉高祖),建立了汉朝,定都洛阳,后迁都到长安(今陕西西安)。
秦代文学谈不上什么发展,比较值得一提的代表人物,只有李斯。
李斯小传
李斯(?——公元前208年),战国时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他和韩非同是荀况的学生。
学成后,到秦国游说,受到秦王赏识,拜为客卿。后又提升为廷尉、宰相等官职。他曾帮助秦王制定击破六国的战略,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
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协助始皇废分封,推行郡县制,分全国为36郡,直属中央政府,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
不久,他又帮助始皇下禁书令,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法律、文字和度量衡等,对巩固新兴的封建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始皇死时,李斯中了赵高的阴谋,矫诏杀太子扶苏。秦二世即位,赵高用事,诬李斯谋反,被腰斩于咸阳市,夷灭三族。
李斯的着作和言论流传下来的不多,除了《谏逐客书》外,还有《论统一书》、《行督责书》、《自“罪”书》等。
李斯是一位颇有文采的散文家,他的《谏逐客书》是先秦散文中的一篇有名作品。
李斯的主要着作:
《谏逐客书》—1
原文: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