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市场套利的萌芽
Wind终端的冷光映在陈默的眼镜片上,中国交建的AH比价数据在屏幕中央跳动:A股10.52元,H股7.36港元,换算成人民币后价差率32.17%。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调出2023年以来的AH溢价指数走势,蓝色曲线在120附近震荡,而中国交建的个股溢价率已突破三年新高。
周远山的身影从身后逼近,咖啡杯在桌面磕出轻响:“2015年牛市,我在海螺水泥上吃过大亏,”他的手指划过历史K线图,2015年6月A股股价比H股高40%,随后A股连跌三周,“当时以为价差必然收敛,没算到A股主力借溢价洗盘。”陈默看着交割单上的止损记录,亏损25%的数字让他喉头微紧——那正是自己初入市场时盲目跟风的代价。
“用CSI模型扫描两地筹码。”周远山的鼠标在A股和H股界面切换,A股70%筹码集中度15%,H股同区间集中度8%,“港股更接近高控盘标准,符合‘低估值+高控盘’的套利核心条件。”陈默点头,在笔记本记下第一个参数:价差>25%,且H股集中度<10%。老张的弹窗突然跳出,港交所实时数据接口已调试完成,模型计算的价差收敛概率78%用绿色标注,却在角落附带小字提示:“汇率波动风险系数0.35”。
上午九点,陈默登录融资融券账户,可融券余量显示200手,相当于流通盘的0.01%。“A股融券成本年化8%,”周远山在白板写下套利公式,“但H股分红要扣5%的红利税,加上汇率波动和交易摩擦,实际净收益可能缩水15%。”他指向2018年中兴通讯的案例,交割单上因人民币贬值导致的额外亏损达12%,“套利不是无风险套利,是风险被量化后的博弈。”
午间十二点,发改委官网的红色弹窗亮起,《基础设施REITs试点扩容通知》的标题格外醒目。陈默迅速打开行业研报,中国交建的高速公路资产在REITs底层项目中占比35%,这意味着存量资产将被盘活为可交易证券。“这是政策与筹码的跨市场共振,”他对比H股筹码图,低位单峰密集区占比65%,与236章芯片股启动前的形态相似,“REITs提升资产流动性,直接利好重资产企业的估值修复。”
下午两点半,AH溢价指数从125回落至118,H股中国交建拉升2%,但A股仅上涨0.5%,卖一位置持续挂着5000手压单。周远山调出Level-2数据,逐笔成交显示压单来自三个机构席位,与2015年地产股洗盘时的手法如出一辙:“主力可能利用价差做对手盘,逼套利盘止损离场。”陈默盯着A股分时图,成交量比前日萎缩30%,这意味着跟风资金正在观望。
收市后的操盘室,陈默在日志本画下套利三原则:
1. 价差阈值:绝对价差>25%,且溢价率处于历史分位数80%以上
2. 资金验证:港股通连续5日增持>1%流通股,A股融资余额未显着增加
3. 政策催化:存在明确事件驱动(如REITs试点),催化期<30天
老张的模型优化建议发来,新增“陆股通净卖出>5000万”作为风险预警指标,这让陈默想起白酒股崩盘前的北向资金动向。周远山将2015年的爆仓交割单推到他面前,泛黄的纸页上,“海螺水泥”的股票代码被红笔圈了又圈:“记住,套利的本质是给风险定价,而不是赌价差回归。”
深夜的复盘室,陈默对比两地财报,H股PE8倍、A股PE12倍,市净率差异达40%。他在“灰色笔记”中建立跨市场套利清单:
- 每日9:00同步更新通达信(A股)与富途牛牛(H股)的实时盘口
- 设置溢价率±2%的浮动预警,触发时自动推送短信提醒
- 16:00收盘后下载两地龙虎榜,对比主力席位动向
周远山的消息在凌晨两点弹出,附带的期权链数据显示,行权价10元的A股认沽期权溢价率12%,这意味着对冲10%的价差扩大风险需要支付1.2%的成本。“明天测试‘港股通做多H股+买入A股认沽期权’的组合策略,”他的语音消息带着键盘敲击声,“这是北向资金常用的风险对冲手段,能把最大亏损控制在5%以内。”
交易室的灯光在凌晨三点熄灭,陈默摸着口袋里的U盘,里面存着老张最新接入的港股通实时数据接口。路过白板时,他看见周远山写下的公式旁新增了一行字:“跨市场套利的核心,是看见两个市场的不同定价逻辑。” 这句话在黑暗中模糊可见,让他想起下午H股拉升时,A股压单背后的资金博弈——同样的企业,在不同市场被赋予不同的估值体系,而价差的存在,正是这种差异的量化表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