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周延儒被杀的问题,必须妥善处理,只有如此,才能稳住朝局,大明帝国才会有未来。
“诸位爱卿,朕决心已定,必须尽快查出来刺杀朕的内阁首辅的罪魁祸首。”
“一旦被朕查出来,不管是谁,朕都要扒了他的皮!”
崇祯的眼神犀利无比,眼角眉梢闪现出一抹淡定而执着的杀气。
“陛下英明,臣等全力以赴支持您。”
大臣们吓得有点忐忑,但还是答应了下来。
他们很清楚,不管如何,他们都要站在陛下的这边,否则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从陛下的神情之中,他们已经发现了一些问题,陛下此时对于周延儒的事情极其重视。
“方逢年,你与杨嗣昌一起立即前去协助王家彦,把这件事儿,给朕调查得清清楚楚。”
崇祯摆了摆手,眼神阴沉了下来。
“是,陛下,微臣遵旨。”方逢年急忙上前,答应了下来。
杨嗣昌也是拱手答应。
这件事非同儿戏,一旦处理不好,一定会带来极大的连锁反应,到了那时,大明帝国一定会地动山摇。
“大伴,立即替朕给方爱卿和杨爱卿拟旨。”
“是,皇爷,奴婢遵旨。”王承恩答应着,立即开始写下了圣旨。
方逢年和杨嗣昌拿着圣旨,急忙下去了。
这件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太重要了。
这是陛下交给他们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事儿,如果办得好了,将来升官发财,那都不在话下。
如果办砸了,很有可能,他们的官路非但不会亨通,还有可能从此以后沦落为奴。
利害关系,他们都非常清楚。
杨嗣昌那是非常精明的一个人,尤其是口才非常好,把死人都能给说活了,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
所以,这也是崇祯有意为之。
至于方逢年,办事能力挺强,忠心耿耿,有他一起去办,肯定是事半功倍。
尤其是这个时候,正需要他们协助王家彦。
看着方逢年和杨嗣昌离开的身影,崇祯长出了一口气。
他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要不了多久,大明帝国的天就会开始慢慢变化。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自己来说,肯定是越来越有利。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王承恩见崇祯有些倦了,急忙吆喝了起来。
“启禀陛下,微臣有事上奏。”毕自严急忙站了出来。
“怎么了,户部尚书,你有什么本奏?”崇祯打了个哈欠,声音低沉,脸顿时也沉了下来。
“陛下,内阁首辅周大人遭遇不测,还请陛下早点确认内阁首辅的人员。”
毕自严急忙拱手,向崇祯大胆建议。
尽管他知道,这件事儿,崇祯肯定非常忌惮,但他还是要说,而且要挑明了说。
作为一个朝廷,内阁首辅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这样吧,你们先私下里讨论一下,等下次早朝的时候,朕想听一听你们的答案。”崇祯缓缓开口,顿时有了主意。
事情此时就是需要缓一缓,不能操之过急。
过犹不及这个道理,崇祯还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此时他不会,也不能轻举妄动。
要慢慢商量之后,再做决定。
也只有如此,才会是最为正确的决定。
“是,陛下,臣等遵旨。”大臣们一起拱手答应了下来。
崇祯缓缓起身,脸色有些疲倦。
“退朝!”王承恩急忙一摆拂尘,然后与崇祯一起离开了皇极殿。
这个早朝,崇祯实在是太累了。
祖大寿的事儿,赵之龙的事儿,还有岳托的事儿,全都赶在了一起。
还有周延儒竟然被人刺杀,更是打了崇祯一个措手不及。
他想到了周延儒会出事,只是没有想到,周延儒会在这个时候出事。
回到乾清宫之后,王承恩急忙端上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参汤。
崇祯也确实是渴了,把一大碗参汤一下就喝了个精光。
“痛快,今天这个朝堂,朕与这帮大臣们斗智斗勇,真的很累。”
“皇爷,您辛苦了,您为大明帝国可是操碎了心。”王承恩急忙识趣地从崇祯的手中接过了碗,轻轻放了下来。
“这帮老臣,果然都是老奸巨猾,朕还年幼,如果稍有不慎,真的斗不过他们,不过今天的朝堂很有意思,朕很高兴。”
“皇爷英明,奴婢相信大明帝国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这个是自然...”崇祯的嘴角闪现一丝自信的光芒,随即看着王承恩淡淡地说道:
“密切注意朝臣们的一举一动,令骆养性密切关注,随时禀告朕,朕要知道这些人的想法。”
“是,皇爷,您放心,奴婢今天下了朝还交代过骆养性。”王承恩眉毛一挑,顿时自信就来了。
在皇爷提醒他之前,他已经交代好了。
要不,皇爷怎么会让他做贴身太监。
而且,王承恩也清楚,皇爷目前最为倚重的太监正是他。
这对于王承恩来说,极其重要,皇爷倚重他,就已经侧面说明了他的重要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