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般都会比较生疏。
但时间一长,大抵也都能实现“熟能生巧”这一目标吧。
之后,当得王嘉的那几位师兄妹阅读完他所写的那几篇故事后,都纷纷称赞他的故事不错。
“嗯…文笔虽然青涩了些,但故事的内容还是很丰富的,连贯性也比较强,语句相对来说平易近人,也挺生动了。”
(连忙)“不过等等,王嘉师弟,你这些故事的内容,大部分都和师姐我读过的那《诗》、《书》、《礼》、《义》、《春秋》等一系列名篇佳作好类似啊,从中体现的元素也比较多。”
“该不会…王嘉师弟,你的这几篇故事,刚好就是从这一些名作中选取的吧。”
见师姐发现了端倪,王嘉也只好吐舌头卖乖,好化解尴尬。
“嘿嘿…”
“真没想到,这都被师姐你给发现了,嘻嘻…”
当然,有称赞,自然就会有意见。
而他的师兄妹,有的则是就内容没有完全通俗化,恐这天下百姓读不懂,白然在民间也难以流传。
有的则是担忧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非门客门徒,家中有地位和背景的人,恐怕都读不起书,并为此感到叹息。
而王嘉对此却并不感到难过,因为只要他所写的故事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他的这一付出,其实就已经值得了。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谦虚耐心听取他的那几位师哥师姐的建议,并以此作出改动与调整,从而使得他的那几篇故事更加饱满有张力。
不多时,正当王嘉与他的那几位师哥师姐进行其他相关内容的讨论,并在不久后继续投入整理书籍的工作中时。
突然,只见老师左丘明来这书库进行例行检查了。
当他读到王嘉所改编的故事,并且听闻王嘉的想法,他不禁微笑着点了点头,并称赞王嘉很有头脑与自己做事的那一套,天资充盈。
同时,他也对王嘉能够将这些古代经典名篇转写成生动的故事,从而能够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民间百姓更多的了解到这些名篇着作所蕴含的知识与精神文化内涵而感到高兴。
之后,他还想一度与王嘉合作,尝试一下这全新的写作方法。
毕竟,左丘明左大师他长年尊崇他的朋友孔仲尼,也十分推崇他那“有教无类”的学习方法与儒家文化那仁义的做事准则。
虽然在那个奴隶主与封建社会的过渡与交织的时代,能够受教育的阶层和百姓不多。
但倘若能让百姓更多的了解当今的知识和文化,能够让他们在短暂的闲暇之余能够关心时政,从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那距离他们所谓的“盛世之邦”,自然也就不远了。
左丘明王嘉道。
“嘉儿,如果你之后可以继续努力加油的话,说不定还真能成一代天才。”
王嘉听后深受感动,并表示他自己以后一定会继续努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他的理想事业中,不辜负丘明老师和师兄妹对他的期待。
后来,和以前一样,王嘉决定先找见记载着鲁隐公第六年事情的《左传》竹简草稿,并通过他先前阅读白话文的记忆,使用头脑风暴情景再现法,从而进入这鲁隐公第六年的世界,展开了一系列的奇遇。
然后,他再将剩下没有完成的书籍整理工作完成。
没过一盏茶酒的功夫,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他便来到了《左传》中有关记载鲁隐公第六年内容的世界。
话说,在这鲁隐公第六年的春天。
只见,这郑国人来到鲁国弃怨修好。
这种情况,负责记录史实的史官,一般都会将其称为“更成”。
而左丘明大师呢,亦然也会在他所撰写的《左传》一书中,将其称为“更成”。
夏天五月辛酉的时候,鲁隐公与这齐僖公相会了,并在艾地结了盟。
在秋天七月的时候,冬,宋国人攻打下了长葛
恰巧,就在这时,只见郑国人与这鲁国人重归于好的地方,王嘉自然也在一旁远远的观望着。
当看见郑国人与鲁国人有说有笑、欢声笑语的场景时,他的内心也是感慨万千。
“如果能以和平的方式而不是以战争的方式来解决冲突与问题,这自然不失为一种绝佳的方式。”
“毕竟,倘若真能做到‘化干戈为玉帛’的话,那就能减少很多无辜百姓和士兵的伤亡,从而做到真正的“和平”,这对双方来说都是利大于弊的。”
“能在这里看到两个诸侯国之间重归于好的场面,在这混乱纷争的时代,实属难得啊。”
此刻。见此情形,王嘉他自然是感慨万千的。
而郑国的国君穿着较为正式的服饰,举办较为隆重的宴饮以及祭祀,以此欢迎和招待鲁国的国君,表达了能够重归于好的愿望,一看就诚意满满。
后来,翼邑的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到随地去迎接晋侯,并把他安置在了鄂地。
晋人呢,便因此事称呼他为鄂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