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静静地聆听着,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意识到,这个世界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他去探索,而王嘉带来的这些新知识将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见学生王嘉如此说来,左丘明丘明先生一开始的感觉便是十分震惊,这世上居然还有这么多他从未了解过的知识文化。
随后,他轻笑一声,随后便说道。
“哈哈哈哈哈…”
“现在的年轻之人,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看来…我今后还要更加努力博览群书,丰富阅历才行,可不能因为老师就停止学习的脚步。”
“指不定呀,哪天就被学生给‘超越’了。”
“仲尼兄尚且都能做到与他的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中不断纠正错误,共同进步。”
“看来…为师我也得要努力了,呵呵呵…”
后来,王嘉带着他满满记录着的笔记,很是开心。
在此之余,他也将关键的知识点与信息,记录在他原先准备的小竹简与小册子中,方便他日后回到现代之后,与现代相应的着作典籍进行比对。
再到了后来,一切便恢复正常。
而王嘉呢,他也像往常一般,着手去寻找《左氏春秋》中记载着关于鲁桓公第十八年的竹简草稿。
之后,他又通过自己阅读白话文的记忆,使用头脑风暴与情景再现法,进入这鲁桓公第十八年的世界,进行游历。
关于所负责区域的竹简与书籍的整理工作,他也像往常一样,把他们先放到了一边,之后再做。
不多时,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与交织。
他的思绪,很快便来到了鲁桓公第十八年的世界。
呵呵…在鲁桓公执政第十八年的时候,自然是少不了许多有趣的事情的。
鲁桓公第十八年的春天,周历正月时分,鲁桓公与齐襄公在名为泺地这个地方相会。
然后,鲁桓公与夫人姜氏,便到齐国去了。
紧接着,夏天四月丙子的时候,鲁桓公在齐国去世了。
之后,丁酉时分,鲁桓公的灵柩,便从这齐国运回鲁国。
再然后,时间来到了秋天七月之时。
最后,在冬天十二月己丑的时候,正式安葬鲁国的国君鲁桓公。
说来也巧,就在鲁桓公执政的第十八个年头,也是最后一个年头之时。
此时的王嘉,便在时空隧道中穿行,伴随着时间的与空间的变化与位移,他也是阴差阳错的来到了这鲁国的大殿与宫阙之中。
(震惊的)“咦?!这里…怎么有一股莫名其妙熟悉的感觉?”
“总感觉…这里先前好像来过。”
“说到这儿,让我好生想想,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
想到这里,只见王嘉陷入了沉思。
但很快,先前鲁隐公元年发生的各大事件,便依次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连忙)“等等…”
“这里…难道不是鲁国的宫殿吗?”
“我记得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还是在鲁隐公执政的时候。”
“没想到啊,时过境迁…”
“当我再次回到这里的时候,居然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
“只不过…对我而言,时空位移,时间也只不过是转瞬即逝。”
想到这儿,眼见此情此景,只见王嘉愈发的感慨了起来。
哒哒哒…
咚咚咚咚…
然而,就在这时…
只见,在王嘉的周围,响起了此起彼伏的脚步声。
这下子,是彻底的引起了王嘉的注意力。
“嗯?!有动静?”
“走吧…瞧瞧去。”
不多时,只见王嘉像往常一般轻车熟路,一边躲避过往兵士的搜查,一边蹑手蹑脚的朝声音传来的方向靠近。
之后,当到来到脚步声传来的地点,在暗中定睛一看。
才发现…好家伙,他现在是来到了这鲁国宫殿里的行宫与正殿交界处。
而鲁桓公呢,则是心事重重的来回踱步。
(暗想)“这…”
“寡人想去出行至齐国,与吕君在泺地相会。”
“可就是不知道,夫人愿不愿意一同前去呢?”
“唉…”
“不管了,总之…就这么决定吧!”
一见鲁桓公如此“忧心忡忡”且一度“犹豫不决”的样子,在一旁围观着的王嘉,此刻便再度想到了些什么。
“这桓公现在看来,像是有什么心事在困扰着他一样。”
“我依稀记得,在《左氏春秋》一书中,对此的解释是桓公打算出行,于是和姜氏一起准备到齐国去。”
“接下来,如果不出所料的话,肯定会有一个名叫申繻的大臣站出来劝说。”
果不其然,就当这鲁桓公将他打算同其妻姜氏一同前往齐国的决定公之于众。
很快,一位名叫申繻的大臣,他便站出来反对了。
对于这件事情,他是如此表态的。
“君上,卑臣听说女子有自己的丈夫,男子有自己的妻子,不能够相互间不尊重,这就叫做有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