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王嘉呢,他也是着手去寻找《左氏春秋》中记载着关于鲁庄公第九年事件的相关竹简草稿。
之后,他又通过自己阅读白话文的记忆,使用头脑风暴与情景再现法,进入这鲁庄公第九年的世界,进行游历。
关于所负责区域的竹简与书籍的整理工作,他也像往常一样,把他们先放到了一边,之后再做。
不多时,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与交织。
他的思绪,很快便来到了鲁庄公第九年的世界。
说在也巧,在鲁庄公执政第九年的日子里,和鲁庄公执政的其他年份一样,也是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
鲁庄公第九年的春天,齐国人杀死无知。
与此同时,鲁庄公与齐大夫在蔇地结盟。
紧接着,到了夏天的时候,鲁国庄公攻打齐国,送公子纠回国。齐小白进入齐国。
再然后,秋七月丁酉的时候,安葬齐襄公。
八月庚申之时,鲁国的军队与齐国的军队在干时交战,鲁国的军队大败。
九月,齐国人索取子纠,把他杀了。
最后,冬天的时候,疏浚洙水。
话说,就在这鲁庄公执政第九年的春天之时。
除了像往常一样,草木葳蕤,天地尽显一片生机盎然的勃勃之姿外
在齐国土地的宫苑之中,正发生着一桩桩十分重要的“大事件”!
此时此刻,因为一件件“祸事”四起,导致齐国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国无君王,风雨飘摇。
而这亲信大臣雍廪杀无知一案,虽说当事之人想要极力掩人耳目,不想走漏风耳,以免引发社会舆论与国内乱局之势。
可是,自古以来,天下哪有不露风的“墙”,哪有包得住火的“纸”?
这一事件一出,消息很快便如同洪水浪潮一般,“袭卷”了整个齐国的国都,乃至是国内其他一系列地区。
看着街上神色慌张的行人,还有数量骤然增多的齐国兵士。
王嘉顿时便深感大势不妙,于是乎,他便随机询问了街边知情的老百姓。
当得知相应的情况,再结合他先前阅读白话文《左氏春秋》的内容,王嘉顿时便想到了什么。
“看来,这齐国国的‘天’,怕是又要‘变’了。”
“自打这公子无知暗中秘谋杀齐襄公夺国君之位后不久,这大臣雍廪又秘密杀害了无知。”
“现在的齐国,可谓是‘群龙无守’之状态啊!”
“齐国,世人皆知,实乃宗室内斗内耗最为‘激烈’,且是‘多事之秋’之所,古人记录所言不虚。”
“只不过,纵使政权犹在,可执政掌权之人更迭如此之快,始终是为我等之所料不及呀!”
“唉…”
想到这儿,只见王嘉深深的叹了口气,然后便若有所思的看向天空。
紧接着,一盏茶酒的时间,只见他再度感慨几声,然后便继续暗想道。
“看来…想要使家国长久,繁荣安康,光有与时俱进的‘变革’和相对完善的‘政策措施’可不行。”
“国内国外,上至君臣,下至军民以及社会各界,都要有一个较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才行。”
“互相信任,相互团结,一致为国为家,为了未来美好的生活向前看,减少各自间的‘猜忌’与‘矛盾’心理,同时积极打击所谓邪恶势力,共创和平环境。”
“惟有这般,才是家国繁荣安宁之‘正道’啊!”
“我依稀记得,这《左氏春秋》中有记载,说接下来,当是公子纠与公子吕小白,也就是后来‘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争夺这齐国国君之位。”
“唉…也许齐国接下来的‘造化’与‘变数’,就是这几件大事了吧!”
紧接着,与此同时,只见鲁庄公与齐国的大夫在蔇地结盟。
关于这件事情,《左氏春秋》所给出的解释是因为齐国没有国君的缘故,所以只能自动下降一级,由齐大夫代为治理国事。
再然后,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与转移。
到了夏天的时候,只见鲁庄公攻打齐国,以送子纠回国。
可是…齐桓公从莒国抢先回到齐国。
由此,这两位因国难而争夺齐国国君之位的两位公子的“内斗”,由此拉开“序幕”。
再然后,到了秋天的时候。
只见鲁国的军队与齐国的军队在干时交战。
鲁国的军队大败,庄公丢掉了自己的兵车,乘驿传的车回来。
而大臣秦子、梁子等人,则是打着鲁庄公的旗帜避在旁边的小路上,因此都被齐军俘获。
看到这一情形,只见在一旁远远围观着的王嘉,不久之后便再度感慨道。
“唉…”
“世人皆云,这作战,除了正确的战略方针以外,还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具备一定的实力才行。”
“此次鲁国军队的‘大败’,无疑是给诸位一个可供借鉴的深刻教训。”
“本想着趁人之危,从中谋取一些好处,帮助对自己有利的人登上国君之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