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驼货的骆驼和马匹拖慢速度,这支队伍行进的很快,当日就走到了一百五十多里,傍晚就到了草原和戈壁的交界地带。
这里更冷,更干旱,地表完全看不到水塘、沼泽。
董公公看着一望无垠深灰色的戈壁滩,全是棱角分明的大小石头,散乱遍地,走起来硌脚,马蹄感觉都要吃不消的,叹息道:“我说怎么贩送货物不用马车,这一路石头,马车轮子都转不动。”
宋签这几天修养后恢复了不少力气,说道:“往前走还有沙漠,轮子更是滚不动。”
董公公道:“他们说的那个双井屯,这看上去哪有村子啊?”触目所及,全是满地石头的荒地,地表上根本没有任何参照物。
黄标道:“今晚在这里扎营,好歹还能找些烤火的。”毕竟戈壁滩的边缘,还能找到些荆棘草和耐寒耐旱的低矮灌木。
众人下马,各自忙碌收拾营地,赵灼让大家尽量捡一些大点的石头,在营地北面堆砌了半人高的石墙,再用地上的碎石堵住缝隙,一下子挡住了大部分的寒风。
十几人围着火堆,董公公吃着烤鱼干问道:“接下来往哪里走能找到双井屯?”
黄标道:“本来我们从草帽山过来应该直行的,后来我们绕道了北面,如今应该往西南走,估计能碰到双井屯。”
赵灼补充道:“我们可以先沿着戈壁滩往南走,一直遇到商道的痕迹后再往西走。”商道的痕迹,大家都知道,就是路边排列的石头阵。
董公公听了才有些放心:“对,对,是这个理儿!”
陶丸将烤鱼干烤好递给了胡姬:“姐姐吃!”然后问道:“双井屯有没有脂粉店?”
玉娇娘看着儿子给胡姬烤鱼不给自己,心里有些不愉快,说道:“你找脂粉店干啥?一个就要成男子汉的人了!”
陶丸道:“娜妮莎姐姐的脂粉前几日骑马掉了。我想到了集市给她买些。”
胡姬伸出指头在他脸上点了一下,两人微笑着对视良久。
赵灼一看,完了,这俩早晚要出事儿。他看玉娇娘脸色不好,打岔道:“我们算是安全脱离黑厥人了,不知道杜库、查哈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胡姬听了,才想起来自己还是杜库的婢女,收敛笑容,低头默默吃着烤鱼。
黄标接话道:“唉,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实在不行,咱们就要自己去西域了。”
董公公听了道:“那可不行,听说没有骆驼,谁也别想穿过千里黄沙海。”
众人一时缄默。
围着篝火,大家裹着毯子人挤人睡了一圈儿,放哨也不用去远处了,靠坐在墙下,保持清醒就可以。
次日,沿着戈壁的边缘往南走,临近中午,碰到两个小部落,远远的看到有马队过来,就驱动羊群朝远处跑了。
这里的草场比较贫瘠,小部落靠近草帽城那边又不敢去,只好游走在戈壁滩的边缘。
走在这里想问个路,都碰不到人,只能看着太阳的大概位置,继续往南走。
半日,四五十里的行程后,终于看到了商路的痕迹,一排排的石头立在路边,指着向西的方向,转而往西走,还能看到成堆的马粪,甚至还有骆驼粪,都是几天前的样子。
黄标下马查看马粪后,兴奋道:“至少有一支商队平安过来了。”
沿着商道,队伍一头扎进了茫茫戈壁中。
走了几十里,算是深入戈壁了,触目所及寸草不生,到处都是石头,地上几乎石头摞石头,没有泥土。还好这条路经过常年的行走,大石块都已经捡出去了,马蹄踩在碎石上虽沙沙作响,但不会出大的问题。
之前在草原里,还时不时可以遇见成群的黄羊、麋鹿、野狼等动物,这进了戈壁滩,连只兔子都看不到了。
当夜,看到前面商队留下的宿营痕迹,有挡风的石头墙,他们就在同样地点宿营。
次日,又是一天的行进,两天总共走了近三百里后,临近日暮,终于看到远处一座挡住霞光的山脊,乌黑色的山脊下,有冒着炊烟的一片建筑。
“想必,那就是双井屯了!”
众人心中一喜,不禁加快了马的速度。
据说这广漠的戈壁滩没有水源,此地因靠近西长岭山脉,很久以前有人在此地打出了两个水井,附近上百里的人畜都来此饮水,逐渐汇集成了一个小屯。
屯子的围墙只有一人多高,都是就近取材石头堆砌,仅仅能防止骑兵纵马飞跃。屯门没有卫兵,众人鱼贯而入。
因为造墙的成本低,所以围墙围的面积比实际需要的大,里面的建筑稀稀拉拉,常驻人口估计也就几百人,屯子的中心就是围着一东一西两口井展开。
东井的附近,有个大院子将井圈在了中间,院子围墙只有半人高,院子里围着水井造了几圈的房子,足有好几十间,是屯子主人在这里开的客栈。
路过的有钱人可以住进客栈里,没钱的可以在屯子里的空地上扎帐篷,屯里几乎什么都不要钱,除了水井的水和客栈的食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