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这时,刘邦为了缓和气氛,进一步说道:“项王啊,您如今威风凛凛,乃是天下人心所向。我不过是有幸与您一同为这天下大业出一份力,何敢有什么不轨之心啊!今日您若能与我和睦相处,我定当竭尽全力辅佐您成就大业,让您名垂青史!”
项羽听后,心中的那份歉然愈发强烈,他暗自思忖道:“我如今这般对待刘邦,实在是不妥。若是传出去,怕是会落得个失信于人的名声。”
于是,项羽索性设宴款留刘邦,邀请他一同共饮。营帐之中,摆满了丰盛的佳肴美酒,烛火摇曳,映照得营帐泛起一层温暖的光晕。项羽强打着精神,试图缓解刚才的尴尬气氛,笑着对刘邦说道:“沛公啊,今日咱们暂且抛却诸多不快,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刘邦连忙应和,脸上露出难得的轻松笑容,举杯说道:“项王盛情,沛公感激不尽!来,干了这杯!”
然而,这看似平和的宴席,实则暗潮涌动。席间,范增深知刘邦此前的种种表现已然让项羽心软,若不趁此时机除掉刘邦,日后必成大患。于是,他屡次抬眼望向项羽,目光中带着急切与示意。而后,又再三举起自己所佩戴的玉玦,那手中珍贵的玉玦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清冷的光芒,意图十分明显——暗示项羽速速下定决心,斩杀刘邦。
然而,此时的项羽却陷入了纠结与矛盾之中。一方面,他对刘邦的那番说辞,以及先前的种种情谊难以忘怀;另一方面,他又不能不顾及范增的建议和当前的局势。从情理上讲,他觉得如此对待刘邦确实有些过意不去,杀掉刘邦无疑会背上不义的骂名。再加上他心中对刘邦的那份歉意,让他一再犹豫不决,只是默然不应,仿佛被无数道绳索束缚住了手脚,无法做出决断。
范增见项羽如此,心中焦急不已,暗自叹道:“项羽啊,你真是优柔寡断,这大好时机怎能错失!”无奈之下,他只好暂时离开营帐,来到帐外。他目光如炬,在营帐外的人中快速搜索,很快就找到了勇士项庄。范增快步走到项庄面前,低声而严肃地嘱咐道:“项庄啊,如今形势紧迫,刘邦留不得!你且进去舞剑助兴,寻机杀掉他。这是关乎大局之事,你务必全力以赴啊!”项庄听后,郑重点头,握紧了手中的剑,随后大步流星地走进营帐。
项庄刚一入帐,便按照范增的授意,拔剑而出,开始舞起剑来。他的动作刚劲有力,剑刃在烛光下闪烁着凛冽的寒光。然而,他剑法变幻莫测,看似在为众人舞剑助兴,实则在寻找着最佳的出剑时机,伺机对刘邦下手。
项伯一直密切地关注着营帐内的局势,他何等精明,立刻察觉到了范增想要杀刘邦的心思。此刻,他见项庄舞剑的招式越发凌厉,且隐隐朝着刘邦的方向逼近,心中不禁一凛。项伯深知此时若不及时阻止项庄,刘邦必有性命之忧。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当即拔剑出来,同样舞起了剑。项伯的剑法同样娴熟,他的身形灵动飘逸,在营帐内与项庄展开了激烈的对舞。
不仅如此,项伯在与项庄对舞的过程中,时刻留意着刘邦的位置,用自己的身体巧妙地护住刘邦,就好像为刘邦撑起了一把无形的保护伞,让项庄难以有机会靠近刘邦。
营帐内的气氛愈发紧张起来,仿佛空气都凝固了一般。其余的宾客们察觉到了这剑拔弩张的气氛,纷纷停下了手中的动作,面面相觑,不敢言语。
张良一直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他深知局势已经危如累卵,不容有丝毫懈怠。一看项庄舞剑,而项伯护住刘邦的形势,张良立刻明白过来,这是范增精心谋划的杀招啊!若不及时化解,刘邦必将遭遇不测。他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快起身,匆匆忙忙地出帐,朝着樊哙所在的地方奔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命令樊哙速去护驾,一定要保护刘邦的安全!
樊哙本就性急如火,此刻听闻刘邦身处险境,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只见他二话不说,猛地站起身来,一把抄起身旁的宝剑,紧紧握在手中,那宝剑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凛冽的寒光。紧接着,他一把抱起沉重的盾牌,犹如一头勇猛的雄狮,大步流星地朝着军门冲去。他的脚步沉重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能在地面砸出一个深坑。
来到军门处,守卫们还没来得及阻拦,樊哙便如一阵疾风般冲了过去。他就这么一路疾驰,直奔项羽所在的营帐而去。营帐内的烛光随着他的闯入而剧烈摇曳,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惊得纷纷转头看向门口。
樊哙站定后,两眼瞪得如铜铃一般大,怒视着项羽,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仿佛要将项羽生吞活剥。他的头发因愤怒而高高竖起,根根直立,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威严,大有万夫不挡之勇。只见他冲着项羽就毫不留情地怒吼道:“沛公破秦那是立下了赫赫战功啊!将军您如此英明,本应对沛公加以封赏才对。如今却听信那小人的馋言,竟然想要加害沛公,这天下哪有这等不讲道理的道理!您这样如何能让天下人心服口服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