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向来心思缜密,行事手段极强,在后宫和朝堂之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如今太子刘盈的未来牵动着吕家的荣辱兴衰,她怎会坐视刘盈面临这一艰难的局面而不出手相助呢?
为了以防吕后在背后操纵局势,危及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刘邦临死前暗中命令陈平,若有机会,一定要想方设法除掉樊哙。陈平接到命令后,自然是心领神会,想要寻找合适的时机行事。然而,世事难料,命运却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就在陈平等人逐步谋划,试图实施这个计划之时,天下局势又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诸吕逐渐野心膨胀,妄图篡夺刘家天下。而到陈平和周勃等人最终除去诸吕时,樊哙却已然寿终正寝了,这场隐藏在权力斗争背后的阴谋也就只能中途而废了 。
在那风云变幻的大汉初期,朝堂之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仿佛平静的海面下隐藏着无数的漩涡和暗涌。吕后与刘邦之间的关系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犹如春雨浸润大地,虽悄无声息,却在不经意间改变着这片土地的格局。
樊哙被吕后指使,串联诸将进谏此事,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那看似安宁的湖面掀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在刘邦心中更是激起了千层浪。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实则蕴含着深远的意味。那些被吕后串联的诸将,平日里在朝堂之上各司其职,与刘邦的关系或深或浅,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朝堂局势产生影响。
这一事件让刘邦开始深深地怀疑,吕后在朝廷中必定拉拢了不少大臣。尤其是那些和他一起从沛县出来闯荡江湖的弟兄伙些,他们之间有着共同奋斗的岁月和难以磨灭的情谊。曾经,他们一同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在生死边缘徘徊,彼此扶持,从未有过半点猜忌。那些一同与项羽分兵作战的日子,一同在营帐中谋划战略的夜晚,还有那无数次彼此信任的眼神交汇,都见证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
那时,大家都把吕雉当作嫂子般看待,平日里彼此之间关系极为融洽,素来都是非常熟悉的。这份情谊就像陈酿的美酒,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醇厚。然而,正因这份情谊深厚且彼此之间联系紧密,吕后只要稍施手段,这些人的立场便很可能发生动摇。毕竟,他们大多在朝廷和军队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如今这个局势愈发复杂的大汉王朝,权力的争夺如同暗中涌动的潮水,时刻冲击着每一个人。刘邦深知这些人的重要性,他们不仅是他征战天下的重要助力,更是他保卫大汉基业的关键力量。面对这复杂多变的局势,他不得不开始警觉起来,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旅人,时刻警惕着周围可能出现危险。
于是,刘邦开始思考如何去进一步了解这些人的真实立场和忠诚度。他决定,如他在听了张良所讲《太公兵法》后所想的那样,对这些曾经与他一同披荆斩棘的兄弟们进行一番试探。他想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考验,如同透过迷雾去探寻真相一般,看清这些兄弟在关键时刻到底会不会被威逼利诱,是否会坚定不移地站在自己这边。
而在这试探的名单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萧何。在刘邦的阵营中,萧何的地位特殊且至关重要。他不仅足智多谋,如同刘邦身边的智囊,为大汉的建立出谋划策,更是在后勤保障等方面立下了赫赫功劳,犹如大汉的定海神针。
刘邦出征攻打英布前,萧何自然也像往常一样前来送行。以往,每逢此等场合,两人与众弟兄围坐在一起,或谈笑风生,或慷慨激昂地讨论着未来的计划。那温馨而融洽的气氛,仿佛能驱散一切寒冷和忧愁,让人为之动容。
然而这一次,却显得格格不入。刘邦站在营帐前,目光望向传来脚步声的方向,看着萧何缓缓走来。那平日里温和的面容此刻却显得有些阴沉,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阴影。他故意怠慢冷落萧何,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漠。甚至在萧何走近时,他特地转过身来,对着萧何冷哼了一声后说道:“这回我去九江打英布去了,你萧大人在京城里可得好好干好各方面的工作!”
本来,刘邦这话说得倒也没啥毛病。毕竟萧何身为丞相,掌管着整个京城的大小事务,繁杂而重要,他肩负着保卫京城和维护局势稳定的重任,有责任把各项工作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可此时,配上他那冷漠得近乎陌生的表情,这与他往日那随和宽厚、处处关心兄弟的风格就大相径庭了,显得十分阴阳怪气起来!就好像他们之间多年的情谊在这一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萧何完全不明白刘邦何意。他站在那里,心中满是疑惑和不安,总觉得刘邦对他有看法。那股寒意似乎从刘邦的眼神中直接蔓延到了他的心底,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回到家中,萧何思绪纷纷,久久无法平静。他反复思索着自己近日来的言行举止,试图从中找到刘邦态度转变的原因。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平日里兢兢业业,一心只为刘邦和萧家的荣耀奔波,为何如今会落得如此境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