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微微挑眉,心中对英布的策略产生了浓厚的好奇,便好奇地问道:“那依你之见,英布将会选择哪种计策?”
薛公微微施礼,沉稳地回答说:“他会选择下策。”
刘邦听了,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不解地说道:“他为什么放弃上策、中策,而偏偏选择下策呢?这究竟是为何?”
薛公微微一笑,缓缓说道:“陛下啊,英布本是原先骊山的刑徒,自己奋力做到了万乘之主。他一路艰辛走来,所追求的不过是自身的富贵荣华,从未将天下百姓的安危和福祉放在心上,也不会为子孙后代的未来着想。在这种情况下,他为了保住自己辛苦积攒下来的财宝,自然会选用下策来应对眼前的危机。”
刘邦听闻薛公这番鞭辟入里的分析,深以为然,不禁感慨道:“说的好。”他当即下令,赐封薛公为千户侯,以表彰他的智慧与才学。在那宫殿之中,薛公谢恩之声不绝于耳,而刘邦则陷入了对未来战事的又一轮沉思。
局势的发展恰似薛公所预见的那般,迅猛且令人咋舌。英布,这个曾被刘邦封以高位、享尽荣华的枭雄,终因内心被不安与贪婪填满,踏上了一条布满硝烟战火的不归征途。
英布当机立断,挥师向东进发,其军队犹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以排山倒海之势朝着荆国席卷而来。彼时的荆国,本就人心惶惶,宛如惊弓之鸟。荆王刘贾在面对英布那如狼似虎、气势汹汹的大军时,全然没了招架之力。一时间,战场上厮杀声、呐喊声震耳欲聋,仿若要将天地都给撕裂开来。荆王刘贾的军队在英布的猛烈攻击之下,原本还算稳固的阵地,很快便土崩瓦解,如同散沙一般。刘贾无奈至极,只能率领着残部仓皇出逃。他一路狂奔,身后是英布大军紧追不舍的铁蹄声,那密集而沉重的声响,就仿佛是死神敲响的丧钟,每一下都重重地撞击在他的心头,令他的心脏在胸腔中剧烈跳动,几乎要跳出嗓子眼。
然而,命运似乎对刘贾格外残酷,并未打算轻易放过他。最终,刘贾逃至富陵这片土地时,被英布的追兵赶上。一场激烈无比的交战旋即爆发,刀光剑影闪烁,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刘贾虽奋力抵抗,但无奈寡不敌众,最终血洒疆场,他的身躯缓缓倒下,倒在了那片曾经属于他、由他守护的土地之上。英布的军队如入无人之境,一路冲过富陵,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轻而易举地劫持了荆国所有的部队。紧接着,他马不停蹄地驱使着这支愈发庞大的部队,继续西进。他们来到波涛汹涌的淮河河畔,只见那河水奔腾咆哮,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事而愤怒。英布的军队却毫无惧色,迅速渡过淮河,而后气势汹汹地朝着楚国奔杀而去。
楚国在得知英布来袭的消息后,瞬间陷入一片紧张与慌乱之中。大街小巷,百姓们神色慌张,奔走相告;朝堂之上,群臣们议论纷纷,忧心忡忡。但楚国毕竟底蕴深厚,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很快,楚国便凭借着自身的根基,调集了国内的大军,在徐、僮之间严阵以待。士兵们身着厚重的铠甲,手持锋利的兵器,整齐地排列着,军旗猎猎作响,展现出一副气势磅礴的备战姿态,准备与英布展开一场生死决战。
楚国的大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涨,看似坚不可摧。楚军将领深知英布的厉害,为了能在这场战斗中占据上风,他们绞尽脑汁,精心谋划,最终决定兵分三路。这三路军队相互配合,巧妙地采用相互救援的奇策。每一路军队都有着明确的任务和职责,他们就像紧密咬合的齿轮,相互配合,相互支援,构成了一张看似紧密无间的大网,试图将英布的大军收入其中,一举歼灭。
然而,就在楚国大军紧锣密鼓商议战策之时,却有一位智者忧心忡忡地站了出来。他眉头紧锁,脸上满是忧虑之色,诚恳地劝告楚将:“英布擅长用兵打仗,威名远扬四方,百姓们向来对他敬畏有加。况且兵法上早就有云:‘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和敌人作战,一旦士卒处于危急关头,本就容易临阵脱逃,军心不稳。’如今我们兵分三路,看似布局精妙,实则暗藏巨大隐患。英布狡猾多谋,必定会抓住我们的弱点,对我们实施各个击破的战术。他只要战败我们其中的这一路军队,其余两路的士气便会如雪崩般瞬间瓦解,到时候,士兵们就都像无主的羔羊一样,只顾着自己仓皇逃跑了,哪里还能互相救援呢!”
楚将却傲慢地摆摆手,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屑与自负。他在心里暗自想着,兵分三路乃是我精心策划的奇策,英布又怎会轻易识破?于是,他全然没有听从这位忠告者的金玉良言,依旧固执己见,按照既定计划,兵分三路与英布对峙。
果不其然,英布在战场上老谋深算,经验丰富。他很快就敏锐地洞察到了楚军兵分三路的弱点。他先是集中优势兵力,对楚军的一路展开了最为猛烈的攻击。英布的军队如同猛虎下山,势不可挡,呐喊着向楚军阵地冲去。楚军在这一路的将领虽然拼尽全力抵抗,身先士卒,挥舞着兵器与敌人殊死搏斗,但终究无法抵挡英布那排山倒海般的攻势,防线逐渐被突破,很快便败下阵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