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热血铸军魂
22岁的党胜利,这位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应届毕业便主动入伍的党员战士,毫不犹豫地投身抢险救灾一线。在浊浪滔天的洪流中,在满是泥泞的堤坝上,他争分夺秒转移群众、加固堤坝。长时间在冰冷的水中、泥泞的地里浸泡,他的双下肢皮肤不堪重负,出现溃烂、细菌感染,伤口处恶臭弥漫,脓水与血液渗出不断,情况岌岌可危。在及时得到骄阳医馆救治与精心的中医药调理,让这位年轻战士的双下肢得以保全,并恢复如初。
内服中药处方
处方来源:参考明代《外科正宗》中治疮疡肿毒之方,结合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及现代临床经验化裁而来。
处方:
金银花30g、连翘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野菊花30g、黄连10g、黄芩15g、黄柏15g、栀子12g、丹皮12g、赤芍12g、当归15g、川芎12g、生地黄20g、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薏苡仁30g、败酱草30g、皂角刺10g、生甘草6g 。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
药物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及现代药理研究
1. 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主治痈肿疔疮,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毒血痢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含有绿原酸、木犀草素等成分,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同时还能抗炎、解热、提高机体免疫力 。
2. 连翘:味苦,性微寒,归肺、心、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常用于痈肿疮毒,瘰疬痰核,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等。连翘中的连翘苷、连翘酚等成分,抗菌、抗炎作用显着,还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3.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可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等。现代研究发现,蒲公英含有的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素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抗炎、利胆、保肝等作用。
4. 紫花地丁:味苦、辛,性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等。紫花地丁中的黄酮类、生物碱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等作用,能有效抑制伤口处的细菌感染,减轻炎症反应。
5. 野菊花: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经。清热解毒,泻火平肝。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野菊花含有的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作用,可减轻伤口局部的红肿热痛症状。
6.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等。黄连中的小檗碱是其主要活性成分,抗菌谱广,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还能抗炎、抗溃疡、调节免疫功能。
7.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等。黄芩苷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过敏、抗氧化作用,可减少伤口处的炎症渗出,促进炎症吸收。
8.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躄等。黄柏含有的小檗碱、黄柏碱等,抗菌作用明显,同时能促进创面愈合,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9. 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常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等。栀子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可缓解伤口疼痛,减轻炎症。
10. 丹皮:味辛、苦,性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扑伤痛等。丹皮中的丹皮酚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镇痛作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瘀血消散。
11.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等。赤芍含有的芍药苷等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血栓形成等作用,可减轻伤口周围的肿胀和疼痛,促进组织修复。
12.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等。当归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营养供应,其含有的阿魏酸等成分,具有抗血栓形成、抗炎、镇痛作用,有助于伤口愈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