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水房、浴池也相继交付使用,成功投入日常运营。
对于贾飞龙在此次协调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彭大军在会议上多次对政工部门提出表扬,言语间满是肯定与赞赏。
回想起这些成绩,贾飞龙的心情格外轻松,脚步也愈发轻快,没费多大劲就爬上了坡。
刚靠近工房,就听到南门门口有人扯着嗓子喊他:“领导,贾领导!”
他骑着自行车,闻声向右望去,只见大门下站着一个身材清瘦、高挑的人,正是他在保东组织科的同事江志华。
江志华在保东时担任科员,毕业于卫校。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如火如荼,前线急需大量医护人员,国家便在奎龙市设立了奎龙卫校。
江志华城里的一位叔叔将消息告诉了他父亲,他便从乡下赶来,顺利考入奎龙卫校。
毕业后,战争已经结束,他被分配到了保东厂。
贾飞龙与江志华在同一个科室共事过几年,关系只能算得上一般。
工作中偶尔会因利益得失明争暗斗,但好在表面上还能维持着和气。
贾飞龙下了车,一边推着车往上走,一边热情地回应道:“老江啊!你好啊!”
“好,领导好,您来也不提前说一声,主任没在呢。”
“没事,我不去你们那儿,我找老王有点事儿。”
“噢,那上来坐会儿,喝口水再走呗。”
“不了不了,老王还等着我呢!”
两人简单寒暄几句后,贾飞龙推着车走了几步来到北门。
北门外,王绍一和刘长明早已等候多时。
他把自行车停放在墙边锁好,随后走进厂房。
在王绍一和刘长明的陪同下,贾飞龙逐个工位仔细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路过中间的办公室时,王绍一满脸感激地说道:
“领导,真是太谢谢您了!要是没有您出面协调,这事儿还不知道得拖到什么时候,您可真是主持公道啊!您瞧,这第一间是工具室,第二间是材料室,第三间是技术室,第四、五间分别是财务室和调度室,最后这间就是我们的办公室。这条件简直太好了,真得好好谢谢您!”
“不是一家分五间吗,你们怎么有六间了?”
“您进屋就明白了,其实是一间,中间用东西隔开了。”
“这样啊,那挺好的。”
走进办公室,刘长明赶忙给贾飞龙倒了一杯白开水。
紧接着,王绍一和刘长明就当前的生产状况、党建工作,以及党员、团员等政工相关情况,向贾飞龙进行了详细汇报。
贾飞龙认真翻看政治学习记录本,还不时抽查考核相关内容。
看了一会儿,他针对学习时间安排、学习内容深度,以及发言记录不详尽等问题,严肃地提出了要求:
“党员和群众发言太少,这显然是个问题。发言少,说明我们在引导方面做得还不够,大家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方面必须加强。
另外,记录内容也不够全面,有可能是我们的记录员工作不够认真,这同样是个问题,说明记录员对大家的发言不够重视,必须加以改正。
我着重强调一点,学习记录至关重要,它既能帮助我们了解党员和群众的学习成果与理解程度,同时也能有效杜绝不学习、做假记录的不良现象。
学习的目的是提高思想觉悟,只有充分激发党员和群众的革命思想觉悟,才能让大家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进而在三线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王绍一和刘长明对贾飞龙的讲话高度重视,一边认真聆听,一边迅速记录要点。
王绍一有时记得不太全,碰到记不起来或者不知道怎么写的字,就先划个圈,打算等空闲时找刘长明补齐。
交流了一会儿后,贾飞龙提出要与党员群众展开座谈,进一步了解基层情况。
喜欢三线情怀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三线情怀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