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妍离席时,高跟鞋在大理石地面上敲出急促的节奏。她经过龙安心身边时,香水味浓得呛人。
"你以为赢了?"她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周董已经从澳门回来了。"
龙安心平静地整理文件:"代我问他好。顺便问问,赌债还清了吗?"
林妍的脸色瞬间惨白。她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快步走出了法庭。
---
回村的路上,龙安心接到金教授的电话。老教授兴奋得语无伦次:"找到了!国图果然有那本《百苗图》!最后一页不是文字,是...是一幅图!"
"什么图?"龙安心将车停在路边。
"银矿图!"金教授的声音因激动而发颤,"标注着'雷公山银矿脉',旁边有紫米图案,还有一段奇怪的歌谣...我已经拍下来发你邮箱了!"
龙安心立刻用手机查看。照片上的古画已经褪色,但依然能辨认出山脉轮廓和几条蜿蜒的线条——无疑是矿脉图。右下角用朱砂绘着一束紫米穗子,旁边是几行难以辨认的古苗文。
"务婆能看懂吗?"龙安心问。
"她说需要时间回忆..."金教授顿了顿,"但有个更紧急的消息。黔丰农业刚刚向省里提交了'特色农业产业园'规划,选址就在凯寨周边!"
龙安心的手指紧握方向盘:"又是圈地?"
"不止。规划书里明确提到要'整合分散的传统农业资源'...龙总,他们这是要连锅端啊!"
挂断电话,龙安心猛踩油门。皮卡在盘山公路上咆哮,惊飞了路边灌木丛中的鸟群。当凯寨的轮廓出现在视野中时,他发现村口聚集了不少人,还有几辆陌生的车辆。
"龙总回来了!"小李第一个冲上来,"出大事了!县里来了工作组,说要搞'土地流转试点'!"
龙安心挤进人群。村委会门前停着两辆印有"国土调查"字样的公务车,几个穿POLO衫的中年人正在向村民发放宣传册。领头的干部龙安心认识——县国土局的马副局长,以"执行力强"着称。
"龙总是吧?"马副局长热情地伸出手,"久仰久仰!央视节目我看了,你们这个紫米项目很有前途啊!"
龙安心没接那只手:"听说要搞土地流转?"
"整合资源嘛!"马副局长丝毫不觉尴尬,收回手拍了拍宣传册,"黔丰农业计划投资三个亿,打造'苗族农耕文化博览园'。村民以地入股,年年分红..."
"哪块地?"
马副局长展开一张规划图。龙安心的血液瞬间凝固——图上标为"核心种植区"的区域,正是包括试验田在内的整片雷公坡!
"这是我们的承包地。"龙安心一字一顿地说,"合同还有十二年到期。"
"所以是'流转'嘛!"马副局长笑容不变,"补偿标准比征地高30%呢!"
人群中传来愤怒的议论声。吴家叔公的拐杖重重敲在地上:"祖宗的地,不卖!"
"老人家,话不能这么说..."马副局长转向老人,语气变得居高临下,"现代农业需要规模经营。你们那套唱唱歌种种地的模式,能赚几个钱?"
龙安心突然笑了:"马局,您看过我们的销售数据吗?'古歌米'上个月销售额破百万,毛利60%。按这个增速,三年后合作社每年能给县里交的税,不比黔丰承诺的少。"
马副局长明显愣了一下。龙安心乘胜追击:"而且我们有完整的种质资源库、非遗传承人团队、中科院的技术支持...这些无形资产,黔丰打算怎么作价?"
"这..."马副局长看向身旁的助手,后者赶紧翻找文件。
"还有,"龙安心提高声音,"根据《农业法》和《非遗法》,传统农业文化遗产受特殊保护。黔丰的规划环评做了吗?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呢?"
一连串的专业术语打得工作组措手不及。马副局长额头冒汗,正想反驳,一阵引擎声由远及近——一辆印着"省电视台"的面包车停在了村委会门口。
"马局!好久不见!"一个戴眼镜的记者跳下车,话筒上"法制在线"的台标闪闪发亮,"听说凯寨村民反对土地流转?您能谈谈县里的立场吗?"
马副局长的表情像是吞了只活苍蝇。他狠狠瞪了龙安心一眼,匆匆说了句"下次再谈",就带着工作组钻进了公务车。
记者转向龙安心:"龙总,能采访您吗?关于黔丰农业涉嫌剽窃传统知识的事..."
当晚,省台《法制在线》播出了题为《谁在掠夺我们的农耕遗产》的专题报道。龙安心提供的监控视频、王大勇的供词、以及那张1988年的土地承包证,在镜头前构成了一条清晰的证据链。节目最后,镜头对准了务婆——老人对着话筒唱了一段古歌,字幕打出苗语直译:
"银矿养稻,稻养人魂。断了根脉,银变灰尘。"
这句晦涩的歌词让龙安心辗转难眠。凌晨两点,他拿着手电来到父亲的老屋,在积满灰尘的柜子里翻找。父亲生前除了木匠工具,还收藏了不少老物件——公社时期的工分本、已经作废的各种票据、还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