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场内,三十多位专家屏息看着这台人形机甲迈出第一步。金属足掌与混凝土地面接触时发出"铿"的脆响,留下约2厘米深的脚印。
"滞空系统测试。"秦朔下令道。机甲腿部液压装置压缩到极限,膝关节蓄能指示灯由绿转红。
"轰!"随着蓄能释放,机甲如炮弹般垂直跃起,瞬间达到8米高度——这个高度对于2.5米的体型来说已经相当惊人。
在到达顶点时,足底和腰侧的矢量喷口同时喷出淡蓝色离子流,下坠速度立刻减缓。
"当前滞空效率83%。"AI汇报着,机甲如同羽毛般缓缓下落。
在距离地面1.5米时,足部缓冲垫弹出,"咚"的一声稳稳落地,震得周围几个老教授差点摔倒。
张院士趴在地上,用激光测距仪测量着脚印深度:"落地冲击力仅相当于600公斤物体...这不合理..."
"左肩脉冲炮测试。"秦朔转动颈部,头盔锁定系统自动激活。
左肩装甲滑开,露出直径8厘米的发射口,三根导能鳍片呈120度展开。
"目标锁定。"视网膜投影上,50米外的靶标被红框牢牢套住。
秦朔眨动右眼,脉冲炮立刻充能,发出高频"滋滋"声。
"砰!"蓝白色光束闪过,靶心被熔出边缘整齐的圆孔,周围金属呈现结晶化。
后坐力通过肩部缓冲装置分散,机甲仅微微后仰0.3度。
"右臂隐藏武器槽测试。"
秦朔抬起右臂,前臂外侧装甲滑开,露出标准手枪插槽。
他抽出腰间配枪插入,机械结构立刻将武器固定,同步接通能源和火控系统。
"全自动模式。"手枪在插槽中旋转180度,枪管略微突出装甲。
秦朔保持手臂平举,仅用眼球锁定六个分散靶标。
"砰砰砰..."六发能量弹在1.8秒内连续射出,全部命中靶心。
右臂传来轻微过热震动,散热鳍片立刻展开降温。
"防御测试。"机甲双臂交叉,前臂装甲展开成扇形。
蓝色粒子屏障在表面形成时,测试用橡胶弹被尽数弹开,在屏障上激起水纹般的波动。
"屏障强度79%,能源消耗偏高。"秦朔皱眉记录数据,"看来纳米修复没完全修好,不过也够用了。"
正当他准备测别的系统时,张院士突然扑到机甲足边:"秦教官!就让我们测测足部缓冲材料!"老教授手里举着取样器,眼睛都在发亮。
秦朔看着眼前这群陷入疯狂的研究员们,嘴角抽了抽。他伸手按在机甲胸口,轻声道:"收纳模式。"
机甲立刻折叠收缩,关节处发出轻微的机械咬合声,2.5米高的钢铁身躯在众目睽睽之下迅速压缩成一个边长仅50厘米的金属立方体。
"这不可能!"材料学院的王教授尖叫一声,手里的平板电脑"啪嗒"掉在地上。
秦朔不慌不忙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看似普通的黑色袋子——分子储物袋。他拉开袋口,对准地上的金属立方体。
"收。"
立方体立刻被无形力量牵引,在空气中划出一道弧线,精准地落入袋中。袋子甚至没有鼓起半分,仿佛刚刚吞下的不是两吨重的机甲,而是一颗糖果。
整个试验场瞬间安静得能听见针落地的声音。
三十多位顶尖科学家的表情凝固在脸上,有人张着嘴,有人瞪着眼,还有几位手里的仪器直接滑落在地。
"储物袋?!"张院士的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他踉跄着向前两步,"好东西啊!!!让我看看!!!"
秦朔把储物袋重新别回腰间,轻松地拍了拍:"就是个普通袋子,别多想。"
这句话像往油锅里泼了盆冷水,试验场瞬间炸开了锅。
"拦住他!"
"那袋子必须研究!"
"秦教官!就借我看一眼!"
研究员们如同丧尸围城般扑过来。最前面的张院士直接抱住了秦朔的大腿,王教授拽住了他的胳膊,连平时最矜持的女研究员都死死抓住了他的衣领。
"放手!我老婆等着我买牛奶回家呢!"秦朔试图挣脱,却发现这些搞研究的力气大得惊人,他又不能真的伤害到这些可爱的人!
陈立见状立刻按下紧急通讯器:"安保部!立刻到三号试验场!红色警戒!"
不到三十秒,一队全副武装的特勤队员冲进试验场。
看到眼前的场景,队长明显愣了一下——国内最顶尖的科学家们正像树袋熊一样挂在秦朔身上,场面滑稽又混乱。
"还愣着干什么!"陈立怒吼,"把人分开!注意别伤着老先生们!"
特勤队员这才反应过来,两人一组开始"解救"秦朔。
但研究员们展现出惊人的执着——有人死死搂着秦朔的腰,有人抱着他的腿,最夸张的是核物理所的刘教授,整个人趴在地上双手紧握秦朔的鞋带。
"对不住了张老!"一名特勤队员小心翼翼地掰开老院士的手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