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对于年幼的弟弟妹妹们来说,黄艳玲更是如同温暖的阳光一般。闲暇之余,她总会把弟弟妹妹们召集在一起,然后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起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有时候是神话传说,有时候是民间寓言,每一个故事都仿佛带着魔力,让弟弟妹妹们听得如痴如醉。
就是这样一个温柔善良又多才多艺的女子,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邻居那里,都备受大家喜爱。渐渐地,她的人缘越来越好,人气也越来越高。
这时候纪万林为了让我有更多的空间,他就去他姐姐家里去吃住。大冷天我跟黄艳玲从来不出去谈什么,在家里也是几句客套话实在话,没有那种浪漫爱情。
“回来了?冷不冷啊?”
“吃好了吗?时间来得及,不要着急,穿好衣服。”
也难怪就这几句话,更多的话语都在书信中表达光了。我想春节后还得去她家探望,我真希望亲属有人替我跑一趟。
本来订婚是要相门户的,就是女方那边召集一些亲朋好友来男方家里聚餐,并在酒会上接受男方赠送的礼金和礼品。
我和黄艳玲之间就没有相门户,我也不知道跟她算不算是订婚,但是礼金礼物确实送了一部分,我想这不就是订金嘛。
那位在永久供销社呼喊我的熟人名叫黄倍起,乃是自强大队的大队干部。此人身材矮小,但精神头儿却是十足,仿佛永远充满着活力与激情。而且,他说起话来嗓音洪亮,声如洪钟,老远都能听见。
想当年,黄倍起曾在西街集念过好几年书呢,可谓是有些文化底蕴。自从农业合作化开始之后,他先是担任小队里的会计,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而后因为表现出色,又被调到大队继续担任会计一职。由于一直从事会计工作,所以他基本上没有参与过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劳动。
六十年代初那段艰难的挨饿时期,这里发生了一件令人难忘的事情。当时,黄倍起的哥哥黄倍丰每天早上都会前往常盛公社给学生们授课。
就在一天清晨,黄倍丰像往常一样走在路上时,突然看到路边站着一个陌生的姑娘正在讨要食物。
“大哥呀,我是从辽宁过来的,可怜可怜吧,我好几天没吃到东西了!”那姑娘说话的声音已经有气无力了
心生怜悯的他赶忙上前询问情况,这才得知原来这个姑娘的家乡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颗粒无收,人们只能四处流浪乞讨为生。
而这位姑娘则是跟自己的弟弟一同出来讨饭,只是两人为了提高成功率选择了分头行动。没想到,她竟然在这里遇上了善良的黄倍丰。
“我带着中午吃的干粮,三个玉米面大饼子,可是给你了我怎么办呢?”
“大哥你就给我一个吧,你吃两个饿着一点吧,不然我就饿死了!”
那时的黄倍丰早已成家立业,可当他看着眼前这个饥肠辘辘、面容憔悴的姑娘时,心中实在不忍。
这时,他果断地拿出自己中午的那份口粮,全部送给了姑娘,让她先填饱肚子。那姑娘赶紧抓过去,双手拿着往嘴里填……
“你想不想总有饭吃?如果想的话就跟我回家吧,我们家能吃饱饭!”
“怎么不想啊?如果大哥不嫌弃的话,我以后就伺候你,我什么都会干,还会干庄稼活呢!”
“那好,能干就好,不过我有人伺候了,你还是伺候我弟弟吧,他识字有文化,你肯定会同意的。”
“同意我同意,现在就说好了,你弟弟不同意我也不走了,就给你们家干活吧!”
这时候,那个姑娘已经把三个大饼子全都给干掉了。黄倍丰看着心里非常高兴。心想,这份彩礼可是出的太值个了!
“他会同意的,我就说了算!咱们这就走,你坐上我的车子,下午我再去上班。”
随后,黄倍丰便带着姑娘回到家中,并将其交到了弟弟黄倍起的手中。就这样,黄倍起因哥哥的善举意外收获了一位媳妇,从此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
黄倍起那天出门急急忙忙地,来到永久供销社买东西,到地方发现竟然忘了带钱。没办法,他喊了两嗓子之后还得跟我商量,从我手中赊购了一些东西应急。不过这黄倍起还挺讲信用的,没过几天就把钱给我送来了,而且还顺道又挑选购买了一些其他物品。
当时店里正好没什么客人光顾,我见此情形,便决定亲自送他几步。我们一路走到院子里的时候,黄倍起突然压低声音对我说:“久泰呀,跟你说个事儿,就是前几天来过咱们这儿的那个姑娘,我之前见过她!她们家跟我哥哥家可是住得很近,就在隔壁住。而且,听说这姑娘以前还和别人谈过恋爱,只是不知道因为啥原因,最后两人没能成。”
说完这些之后,黄倍起小心翼翼地朝四周张望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还有更离谱的呢!我那个侄子啊,一直对这个姑娘爱慕有加。”
“有一天中午,那姑娘正在家里睡午觉,我那不成器的侄子居然偷偷摸摸地从窗户跳进了人家屋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