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王玉林正悠闲地坐在屋子里,翘着二郎腿,嘴里还哼着一首小曲。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风暴,当他看到李清伟两口子气势汹汹地冲进来时,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但他还是强装出一副镇定的样子。
“王玉林,你个混蛋,你为啥要欺负我兄弟媳妇?”李清伟怒目圆睁,瞪着王玉林,声音震耳欲聋,仿佛要把屋顶都掀翻了。
王玉林被李清伟的气势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嘴硬地狡辩道:“我……我没干啥啊。”
“你还敢说没干啥?”李清伟的媳妇也不是好惹的,她指着王玉林的鼻子骂道,“你别在这里装蒜了,你干的那丑事,全村人都知道了。你再敢胡来,我们就报警,让法律来收拾你!”
听到“法律”这两个字,王玉林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的额头上冒出了一层细汗。他知道,一旦报警,自己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他的嚣张气焰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惊恐和懊悔。
“我错了,其实我就是串门,我再注意就是了……”王玉林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低着头,喃喃地说道。
“我弟弟年轻时候精神不好你是知道的,在医院好几个月,你要是给气犯病,这责任可就大了。”李清伟警告王玉林。
从那以后,王玉林在村里表面上消停了一阵,屯子里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是偶尔有人还会提起这场令人不齿的风波。但是时间一长,王玉林又开始偷偷摸摸过去了,据说他还得逞了。说来奇怪,也许是钱起到了关键作用。
九十年代,在自强前屯这个地方,高氏一家的生活就像被一片浓密的乌云笼罩着,高老爹劳碌了大半辈子,却从未有过一天能够安安静静、轻轻松松地休息一下。他每天都在为了家人的生计而操心劳累。
而高大嫂更是承受不住生活的重压,在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之后,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只留下了一个年幼的侄女。从此,一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所有的生计重担都像一座沉甸甸的山一样,压在了高大哥的身上。
高家那两个被人们戏称为“高考钉子户”的兄弟,哥哥叫高大勇,弟弟叫高大猛。这对兄弟心中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和整个家庭的命运。然而,这条道路却充满了荆棘和坎坷,异常崎岖难行。
他们已经连续参加了六七年的高考,每一年都怀揣着满满的期望走进考场,可每一年都带着深深的失望走出来,最终都名落孙山。尽管如此,他们并没有丝毫想要放弃的念头,反而越挫越勇,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坚信总有一天能够通过高考实现人生的逆袭。
家中的经济状况一直都很紧张,生活的重担像一座山一样压在大哥高大义的身上。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在田地里劳作,希望能从那少得可怜的种地收入中多挤出一些钱来供两个弟弟上学。
这些钱,每一分每一毫都来之不易。它们不仅浸透着哥哥高大义辛勤劳作的汗水,更饱含着他对生活的无奈和叹息。他常常望着那片贫瘠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
屯里的人们看到他们一家的情况,目光中既有同情,也有疑惑。不少人在背地里议论纷纷:“这俩孩子,何必如此执着呢?考了这么多年都没考上,还不如早点放弃,出去打工赚钱呢!”这些话像一根根针一样刺痛着高大义的心,但他始终坚信,只要弟弟们努力,就一定能改变命运。
然而,命运的转机终于在漫长的等待中悄然降临。教育政策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每年都在轻轻地吹拂着,带来新的变化和机遇。这股春风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默默地关爱着每一个学子,给他们带来希望和光明。
就在这一年,这股春风似乎特别眷顾高家,尤其是小弟弟高大猛。他就像一颗深埋在泥土中的种子,一直在默默地等待着发芽的时机。终于,他等到了这股春风的吹拂,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高校扩招的消息如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了黑暗,照亮了高大猛的前程。这个消息对于他来说,就像是久旱逢甘霖,让他看到了未来的希望。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重要时刻——考上了一所中专。
当他手捧着那封珍贵的录取通知书时,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他欢呼。那封通知书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他多年努力的结晶,是他通往梦想的通行证。他激动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高大猛双手紧紧地攥着那张纸,仿佛那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一般,生怕它会突然像一只受惊的鸟儿一样飞走。他的手指因为过度用力而微微发白,掌心也渗出了一层细汗,但他浑然不觉,只是死死地盯着那张纸,仿佛要将它看穿。
泪水在高大猛的眼眶里打转,那是多年的汗水和坚持所汇聚成的感动。他知道,这张纸不仅仅是一张普通的纸,它承载着他多年的梦想和努力,是他通往未来的通行证。每一个深夜里的挑灯夜读,每一次考试前的紧张复习,每一回面对困难时的咬牙坚持,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