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妹一家搬到这个村子后,三妹很快发现了新的生机。村里的初中有不少学生需要住宿,一些村民瞅准商机,办起了寄宿点,接纳这些学生,挣些补贴家用的钱。三妹本就热情好客,为人实在,她动起了心思,也把自家的空房间收拾出来,打算招几个学生。
三妹子把寄宿点布置得温馨又干净,还在吃的方面下足了功夫。每天变着花样给学生做饭,早餐有热乎的豆浆油条、鸡蛋饼;午餐和晚餐荤素搭配,红烧肉、糖醋排骨、清炒时蔬,都是孩子们爱吃的。学生们在这儿吃得饱、睡得香,学习劲头都更足了。一传十、十传百,三妹子家的寄宿点名声越来越响,学生们都乐意往她家跑,没几个月,房间就住满了。
三妹子忙并快乐着,可她的生意太红火,让村里另一家寄宿点的老板李二嫂心里很不是滋味。李二嫂家条件一般,饭菜也做得马马虎虎,之前靠着村里寄宿点少,还能勉强维持,如今三妹子一来,学生都被吸引走了,她的生意冷冷清清,收入锐减。李二嫂越想越气,嫉妒心在心底疯狂蔓延。
这天中午,趁着三妹子出去买菜,李二嫂带着两个身强力壮的亲戚,气势汹汹地来到三妹子家。她二话不说,径直走进学生的房间,开始动手搬行李。学生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得不轻,纷纷围过来询问。李二嫂扯着嗓子喊道:“都别拦我,共同富裕懂不懂?有钱大家挣,凭啥都住她家!都跟我走,去我那儿住,价格一样实惠!” 学生们面面相觑,有的小声抗议,可李二嫂根本不管不顾,继续蛮横地搬着行李。
就在这时,三妹子买菜回来了。看到家里一片混乱,李二嫂还在搬学生行李,她又气又急,冲过去质问道:“李二嫂,你这是干啥?咋能随便进我家搬东西!” 李二嫂把手里的行李一扔,双手叉腰,恶狠狠地说:“三妹子,你别太过分!这村里又不是你一家能开寄宿点,你把学生都抢走了,我喝西北风啊?今天我就把人带走,这钱也得分我一份!” 三妹子又气又无奈,她知道李二嫂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泼妇,自己孤身一人,根本惹不起她。要是和她硬刚,指不定还会闹出什么乱子,到时候自己有理也说不清。
三妹子强忍着泪水,深吸一口气,说:“行,李二嫂,你想带谁走就带谁走吧,我不拦你。” 李二嫂见三妹子服软了,得意洋洋地带着几个学生和他们的行李走了。看着空荡荡的房间,三妹子心里一阵酸涩,可她知道,日子还得继续过下去。
三妹子没有因此消沉,她决定把剩下的学生照顾得更好,用真心留住他们。那些被李二嫂强行带走的学生,在李二嫂家待了没几天,就又陆陆续续地回来了。原来,李二嫂家的条件实在太差,饭菜难以下咽,住宿环境也不好,学生们根本受不了。他们想念三妹子家的温暖,想念三妹子做的可口饭菜。
三妹子看着重新回到自己身边的学生们,眼眶湿润了。她知道,只要自己坚持做好自己,就不怕被别人抢走生意。从那以后,三妹子家的寄宿点依旧红红火火,而李二嫂,看着又跑回去的学生,只能干瞪眼,却再也没敢来闹事。
在那个寄宿制学校逐渐式微,初中班级一个接一个取消的年代,村子里的生计也跟着悄然生变。三妹子瞅见邻村有人靠卖冰棍雪糕赚了钱,心一横,也把多年攒下的积蓄拿出来,买了个崭新的冰柜,加入了卖冰棍的行列。
起初,一切都顺风顺水。每天清晨,三妹子哼着小曲儿打开冰柜,看着里面花花绿绿的冰棍雪糕,满心都是对未来的憧憬。村子里的孩子们一放学,就像小麻雀似的围在她的摊子前,你一言我一语地挑着自己心仪的冰棍雪糕,那清脆的笑声和吵闹声,成了三妹子最爱的“交响乐”。
可没过多久,村子里又陆陆续续多了几个卖冰棍雪糕的摊子,原本还算宽敞的街道,一下子变得热闹又拥挤。这些卖冰棍的,有的是像三妹子一样的家庭主妇,想挣点贴补家用的小钱;有的则是刚辍学的年轻人,想趁着夏天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大家各显神通,有的把冰棍雪糕的价格压得极低,有的则推出了买一送一的优惠活动,竞争愈发激烈起来。
村子东头开小卖店的老李头可不乐意了。他的小卖店开了好多年,一直被税务催促上税,靠着卖些日用品和零食维持生计。可自从这些单独卖冰棍雪糕的人出现后,他店里冰棍雪糕的销量锐减,利润也跟着大幅下滑。老李头心里越想越气,觉得这些人抢了他的饭碗,还不用交税,实在不公平。
于是,老李头决定去找税务人员说道说道。那天,他特意挑了个好天气,穿上自己最体面的衣服,带着家里的好酒和土特产,来到了税务所。见到税务人员小张,老李头满脸堆笑,把东西往桌上一放,便开始大倒苦水:“张老弟,你可得给我做主啊!你看看现在村子里这些卖冰棍的,一个个都不上税,这生意都被他们抢光了。我这小店可是一直都规规矩矩上税的,要是再这么下去,我可就没法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