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子!”父亲猛地踹开板凳,站起身来,满脸怒容。他的声音在屋子里回荡,震得桌上的碗筷都叮当作响。“你说的省料就是这样?”
包工队领头的张东子显然没有预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有些尴尬地挠着后脑勺,支支吾吾地解释道:“按规矩是两根梁啊……”他一边说着,一边围着窗框转了两圈,似乎想要找出问题所在。
突然,张东像是发现了什么,他的声音突然提高了八度:“肯定是木料没干透!这可不关我的事!”
母亲缓缓地蹲下身子,仿佛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用尽全身的力气。她伸出那只微微颤抖着的手,小心翼翼地拾起滚落在墙角的馒头。馒头上面沾满了灰尘,看起来已经不再像一个可以食用的食物,但母亲却紧紧地将它握在手中,仿佛那是她最珍贵的宝贝。
母亲慢慢地站起身来,她的目光落在了那根已经变形的木柱上。那根木梁原本应该是笔直的,但现在却因为承受了过多的重量而弯曲了起来。母亲凝视着它,轻声说道:“去请王木匠吧。”
王木匠骑着那辆叮当作响的二八自行车,一路颠簸地赶来。当他到达时,夕阳正好给屋顶镀上了一层金色的边,使得整个房子都显得格外耀眼。王木匠跳下自行车,径直走到那根变形的木梁前。他从工具箱里取出墨斗,熟练地在木梁上弹出一道黑线,然后用手指轻轻抚摸着那根弯曲的木梁,自言自语道:“受力不均啊,这拼接过的木料怎么能扛得住呢?”
说罢,王木匠抄起锯子,毫不犹豫地开始锯起木梁来。木屑如雪花般飞舞着,纷纷扬扬地落在他的身上和周围的地上。然而,王木匠却完全没有在意这些,他的头始终低着,专注于手中的工作。
过了一会儿,王木匠停下手中的锯子,抬起头来对母亲说:“修房子可不能像做生意那样,为了省钱而省了筋骨,那可是要出大事的。”母亲站在一旁,默默地听着王木匠的话,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愧疚。
当王木匠完成工作,收拾好工具准备离开时,母亲突然想起了工钱的事情。她急忙追出院门,喊道:“王师傅,这工钱……”然而,还没等母亲把话说完,王木匠已经跨上自行车,迅速地骑走了。夕阳的余晖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与他工具箱里发出的叮当声一起,渐渐地消失在了巷口。
母亲望着王木匠远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知道,王木匠不仅帮她修好了房子,更给了她一份珍贵的人情。母亲转身回到院子里,手中紧紧握着那几个原本打算给王木匠的工钱,她决定将这些钱留给孩子们买糖果,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份温暖和善意。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斜斜地洒在斑驳的院墙上,形成一片片光影。母亲静静地站在院子里,凝视着新砌好的砖墙,眉头紧紧地皱成了一个结。
这墙脸儿换成砖墙,原本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母亲心里却有些犯愁。后续还有一堆零碎的事情需要收拾,可儿子儿媳都忙于工作,根本指望不上。她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心里不停地琢磨着该怎么办。
突然,母亲想到了二女婿纪万林。纪万林是个勤劳能干的人,而且对这些活儿也比较在行。母亲决定给他捎个信儿,让他过来帮忙收拾一下。
母亲匆匆忙忙地走出院子,来到学校。她在学校里找到了一位通勤的老师,请求他帮忙给纪万林送个信。母亲详细地告诉老师需要纪万林做哪些事情:“你让纪万林明儿个来一趟,这新砌的砖墙周围得整整,土得铲平,还得抹抹边,他会干这活儿。”
那位老师爽快地答应了母亲的请求,母亲这才稍稍松了口气。她慢慢地走回家,坐在门槛上,目光仍然落在那堵新砌的砖墙上,发起呆来。
纪万林骑着一辆自行车,车后座上还绑着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他一路疾驰,车轮扬起的尘土在身后飞扬,仿佛一条黄龙紧随其后。
终于,纪万林到达了目的地。他跳下自行车,顾不得擦去额头上的汗水,脸上立刻绽放出憨厚的笑容。他老远就高声喊道:“妈,我来了!有啥活儿尽管吩咐!”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带着些许兴奋和急切。
然而,与纪万林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的老弟却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满脸都是不情愿。他嘴里嘟囔着:“这么热的天,还得干活儿,真是烦死了。”
母亲听到纪万林的声音,从屋里迎了出来。她微笑着看着二姑爷儿和我老弟,然后领着他们绕着砖墙走了一圈。母亲指着地上堆积如山的土堆,又比划了一下砖墙的边角,对纪万林说道:“万林啊,你看这土得清走,墙角得用水泥抹平整,不然下雨一冲,这墙根基就不稳当了。”
纪万林听后,二话不说,立刻抄起墙边的铁锹,开始卖力地干起活来。他的动作熟练而有力,每一锹都准确地铲起土,然后稳稳地倒进旁边的手推车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