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柔妹表明想要在宫中谋得一官半职,为自己和姐姐争得更好前程的决心后,便一直在为即将到来的重重考验做准备。而这一次,考验来得格外突然。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纸洒在柔妹的床榻上,她还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与紧张的复习中。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便是公公那尖锐的嗓音:“柔姑娘,太后娘娘有请,即刻前往永春宫!”柔妹心中一紧,深知这定是一次重要的考核。她匆忙起身,简单整理了一下衣衫,用清水洗了把脸,让自己迅速清醒过来,便随着公公快步向永春宫走去。
一路上,柔妹的心跳如鼓。她不断在脑海中回顾着这些日子所学的宫廷礼仪、典籍知识以及应对各类宫廷事务的方法。她深知太后在宫中地位尊崇,太后的认可对她至关重要。不多时,便来到了永春宫。宫门大开,殿内庄严肃穆,柔妹深吸一口气,踏入殿内,跪地行礼:“民女柔妹,拜见太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二、太后的难题
太后端坐在主位上,神色威严,目光如炬地打量着柔妹。片刻后,缓缓开口道:“柔妹,听闻你一心想要在宫中谋职,为宫廷效力。这宫中可不是寻常之地,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乎皇家颜面。哀家今日便要考考你,若能通过,自是有你的好处;若不能,那你也莫要再存此念。”柔妹心中一凛,恭敬答道:“娘娘放心,民女定当全力以赴。”
太后微微点头,说道:“先考你宫廷礼仪。假设今日有外邦使节前来觐见,皇上设宴款待,你作为负责礼仪引导的宫女,该如何安排座次,又该如何引导使节入场?”柔妹心中暗自庆幸,这正是她近日着重复习的内容。她有条不紊地说道:“回娘娘,外邦使节觐见,座次安排当以皇上为尊,位于主位。按照我朝惯例,使节当坐于左侧客座,依使节身份地位依次排列。至于引导使节入场,民女会提前在宫门外等候,待使节到达,行宫廷见面礼后,引领其沿着红毯,按照既定路线,稳步进入宴厅。在行进过程中,会轻声告知使节宴厅规矩及注意事项,确保使节举止得当,不失礼数。”
太后听后,微微皱眉,又问道:“若使节在宴会上举止失态,言语冒犯,你又当如何应对?”柔妹略作思索,说道:“娘娘,此时民女会第一时间以温和的方式提醒使节注意言行,告知其身处我朝天朝宫廷,当遵循我朝礼仪。若使节依旧我行我素,民女会立刻禀报负责此次宴会的总管太监,由总管太监出面,以委婉而不失威严的方式妥善处理,既不与使节起冲突,又要维护我朝尊严。”
三、典籍与智谋考验
太后对柔妹关于礼仪的回答还算满意,紧接着话锋一转:“宫廷之中,不仅要熟知礼仪,对我朝历史典籍、治国理政之道也需略知一二。哀家问你,前朝文帝时期,推行的均田制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柔妹心中一喜,这在她复习的范围之内。她从容答道:“回娘娘,文帝推行的均田制意义重大。其一,它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其二,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稳定了国家财政。其三,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减少了流民现象,巩固了统治基础。”
太后微微颔首,继续发难:“若你身处内务府,负责采买宫廷用品,却发现采买清单中有明显的虚报价格、以次充好之嫌,而涉及此事的正是内务府的一位资深管事,你该如何处理?”柔妹深知这是考验她的智谋与处事能力。她沉思片刻,说道:“娘娘,民女会先暗中收集证据,确认虚报价格、以次充好之事属实。之后,不会贸然声张,而是先试探那位管事,看其态度。若管事能知错就改,主动弥补过错,民女会建议从轻发落,毕竟内务府事务繁杂,还需仰仗各位管事。若管事执迷不悟,民女会将证据呈交内务府总管,由总管大人定夺,确保宫廷采买公正合理,不浪费一丝一毫的皇家财物。”
四、应对后宫纷争之问
太后目光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但并未就此罢休。她话锋一转,说道:“宫中除了这些事务,还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后宫之中,妃嫔之间难免会有纷争。若你看到两位妃嫔起了争执,甚至要动手,你作为宫女,该如何化解这场纷争?”柔妹心中明白,这后宫纷争是最难处理的,稍有不慎便会得罪人。她斟酌着字句说道:“娘娘,民女会立刻上前,跪地劝阻,表明两位娘娘身份尊贵,切莫因一时之气坏了皇家体统。若妃嫔不听,民女会迅速寻找附近的女官或太监,一同劝解。若情况紧急,民女会冒险挡在两位娘娘中间,以自身安危阻止动手行为,之后再请皇后娘娘或太后娘娘出面,公正处理此事,平息纷争。”
太后听了柔妹的回答,沉默了许久。柔妹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心中七上八下。终于,太后缓缓开口:“柔妹,你今日的表现尚可。哀家看得出你确实下了一番苦功夫。但这宫中的日子,远比你想象的复杂。你且回去等候消息,三日后,哀家自会有定论。”柔妹心中一喜,连忙叩谢:“多谢太后娘娘,民女告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