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晓娥坐在院子树荫下洗衣裳。
旁边,三大妈拿着蒲扇坐着闲聊。
林小龙、林小凤还有阎英楠都已过了一岁,在一旁嬉戏玩耍。
正说着话,门外传来几声车铃响。
邮递员老李推着一辆崭新的脚踏三轮车进了院子。
“娄晓娥同志,这是自行车厂为了感谢林祯的设计图纸特意送来的礼物,林先生让我把它送到四合院交给你。”
“天哪!这也太贵重了吧!”
“您在单子上签个字就行,我还要去别处送信呢。”
“好的,谢谢您,老李同志。”
老李走后,前院的常大妈和三大妈都围过来瞧,眼里满是羡慕之色。
“晓娥啊,你家都已经有一辆了,这厂子又送来一辆,真是越来越宽裕啦!”
娄晓娥笑着说道:“家里一辆就够用了,我又不总带孩子出门,林祯改的那辆我骑得挺顺手,这新车就别浪费了。我打算等林祯回来,跟他说说,捐给街道办,谁家要是有急事,拉东西或者送老人看病啥的,都能用得上。”
娄晓娥考虑得很周全。
两辆车显然用不完,与其闲置在家让别人眼红,不如送给需要的人。
但要决定送给谁,却又是个难题。
刘玉华和于莉都想拥有一辆,尤凤霞和秦京茹也有这个想法。
关系都不错,难的是公平分配。
到时候,刘玉华肯定直接掏钱买下来。
这种情况显然不太妥当。毕竟我们和林祯对这笔钱并不在意,也不会接受刘玉华的款项。为了避免场面尴尬,只能将新车转交给街道办事处,还能顺便赢得个好名声。
林祯改造的那辆三轮车一直都是免费供几户人家使用。
这辆车比叁大爷阎埠贵家的自行车还要慷慨。阎解成每次借他父亲的自行车都要付两分钱,更别说其他人了。
听说娄晓娥要将这辆三轮车捐赠给街道办事处,叁大妈高兴地说:“晓娥的思想觉悟很高,很有奉献精神。”
常大妈也附和道:“没错没错,说不定哪天我家遇到急事还能派上用场呢。”
娄晓娥笑着说:“我们院子里的人要是有什么急事,即便是林祯改的那辆三轮车,你们也可以随意使用。”
“太好了,我一直都想骑它去买菜,只是觉得不好意思。周日上午我可以借来用一次,回来的时候给小龙小凤买些糖果。”
下午下班后,林祯刚到家,娄晓娥就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他。
林祯点头道:“你也是家里的主心骨,不用跟我商量,中午就可以直接骑过去捐了。”
娄晓娥却说:“这可不行,你是当家人,我得先问问你。既然你同意了,我现在就去,免得一会儿被刘玉华、于莉看见,阻止我捐掉。”
林祯笑着说道:“刘玉华虽然想要一辆,但她肯定不会阻拦你的。倒是于莉和秦京茹可能会拦着。”
果然,当娄晓娥将新买的三轮车捐给街道办事处的消息传开后,于莉便埋怨道:“晓娥姐,你怎么不跟我商量一下呢?我和刘玉华、秦京茹凑钱买下不就行了。”
秦京茹也随声附和:“对啊对啊,再多一辆三轮车不是更好吗?”
刘玉华说道:“别拽着我,我可不喜欢合伙凑钱买物件,谁用谁不用总搞这些麻烦事,我要买就自己挑一辆,骑起来也自在。”
娄晓娥笑着回应:“家里这辆就够我们姐妹几个用的了,另一辆就算回馈社会吧,更何况谁还能收你们的钱呢?”
街道办事处的赵主任见到娄晓娥送来的一辆人力三轮车,十分高兴。
除了发了奖状之外,他还特意嘱咐刘婶留意一下林祯家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地方,能解决的一定要帮上忙。
刘婶笑着说:“他们家啥都不缺,就是缺个住处。上次去查看他们建的淋浴房时,进去待了一会儿,你看看林国林家专门弄的小卧室,只能放下一张双层床和一张桌子。”
赵主任点点头:“确实,八口人挤在45平米的房子里确实太局促了,等林栋林梁再长大些就更难了。这样吧,同意他们加建一间屋子,既然他们愿意多生育为国家做贡献,我们就得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刘婶问:“加建的话,得有多大面积呢?是我们帮忙建,还是让他们自己动手?”
赵主任说:“按理说是集体所有制,这事应该由街道办负责。不过走完审批流程太费时间,我们这儿也没专业的施工队伍,让他们自己建吧。之后用掉的材料和人工,我会报到区里,给他们补贴。至于面积嘛,只要不影响邻居的正常通行就行。”
刘婶笑着回答:“那就这么定了,我待会儿下班后就过去跟他们说一声。”
四合院的前院以前都是供下人居住的。
因此面积都不大,最大的不过50平米,普通的话也就30平米左右。
全部都是两间房或是一间房,不像中院和后院的房子那样宽敞。
聋老太太、傻柱、易中海、刘海中、许大茂以及贾家人,他们的宅子都是三开间的宽敞房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