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烨从灾区归来,因其在救灾中的卓越表现,在京城百姓和朝堂官员中声望更甚。然而,这场天灾引发的连锁反应,如同平静湖面投入巨石,朝堂之上泛起层层涟漪,各种势力开始蠢蠢欲动,新的挑战也接踵而至。
洪灾虽已初步得到控制,但后续的重建工作以及因灾暴露的诸多问题,成为朝堂热议焦点。以礼部尚书为首的保守派,主张将重点放在安抚民心和恢复礼仪教化上,认为只有让百姓重拾对朝廷的信任和对传统的尊崇,国家才能稳定。而以工部侍郎为代表的务实派,则强调要加大对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灾害隐患。两派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朝堂气氛愈发紧张。
林烨深知,这两派观点并非完全对立,而是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在一次朝会上,林烨待两派争论稍歇,上前奏道:“陛下,诸位大人。礼部尚书所言安抚民心、恢复教化,乃固本之举;工部侍郎强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亦为长远之计。依臣之见,两者可并行不悖。在重建灾区过程中,我们可一方面通过举办祭祀、庆典等活动,凝聚民心,宣扬朝廷恩泽;另一方面,加大对水利设施的修缮与新建,确保类似灾害不再重演。”
皇帝听后,微微点头,觉得林烨的提议颇为周全。然而,保守派和务实派中的部分极端人士,对林烨的折衷之策并不满意。他们认为林烨此举看似面面俱到,实则两边不讨好,是在和稀泥,未能真正解决问题。
礼部尚书率先发难,说道:“林大人,民心不稳,纵有坚坝高堤,又有何用?当务之急是让百姓从精神上重新归附朝廷,其他皆为次要。”工部侍郎也不甘示弱,反驳道:“若无坚实水利,下次洪灾再来,百姓又将流离失所,谈何归附?林大人此议,不过是想两头讨好,并无实际效用。”
林烨心中无奈,但仍耐心解释道:“二位大人,民心与民生,实乃相辅相成。若无民生保障,民心难稳;而若无民心归附,重建工作亦难顺利开展。我们不应偏废其一,而应统筹兼顾。”
就在朝堂因重建策略争论不休时,户部又传来坏消息。由于救灾和重建需要巨额资金,国库储备已捉襟见肘。这一消息让原本就紧张的朝堂局势更加严峻。皇帝忧心忡忡,询问众臣应对之策。
此时,一直未发言的吏部尚书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如今国库空虚,开源节流乃当务之急。臣建议削减一些不必要的朝廷开支,如宫廷庆典、官员俸禄等。同时,可对一些富商巨贾增加赋税,以解燃眉之急。”
此提议一出,朝堂顿时炸开了锅。支持的大臣认为这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反对的大臣则担心削减官员俸禄会影响官员积极性,增加富商赋税可能引发商业动荡。林烨在一旁默默思考,他觉得吏部尚书的提议虽有一定道理,但过于简单粗暴,可能引发一系列负面效应。
林烨思考片刻后,奏道:“陛下,削减开支和增加赋税确能在短期内增加国库收入,但并非长久之计。削减官员俸禄,恐寒了臣子之心,影响朝廷政务运转;对富商巨贾增税,若处理不当,易导致商业萎缩,反而影响国家经济。臣以为,我们可从优化税收结构、鼓励商业创新以及开展官营商业等方面入手,既增加财政收入,又不影响各方积极性。”
皇帝对林烨的建议表示出浓厚兴趣,示意他详细说明。林烨接着说道:“其一,我们可重新梳理税收项目,减免一些对民生影响较大的小额税目,同时加强对奢侈品交易、土地兼并等方面的税收监管,确保税收公平合理。其二,设立专项奖励基金,鼓励商人开展新的商业活动,如海外贸易、新兴手工业等,拓展经济增长点。其三,由朝廷主导,开展一些官营商业项目,如食盐、茶叶等的专营,将部分利润充实国库。”
皇帝听后,陷入沉思。他觉得林烨的建议虽有创新之处,但实施起来难度不小,且可能触动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然而,目前国库空虚的状况又亟待解决。权衡再三,皇帝决定先让林烨牵头,会同户部、工部等相关部门,对这些建议进行详细论证和规划。
林烨领命后,深知此事责任重大。他迅速召集相关部门官员,成立专门小组,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然而,林烨的行动引起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不满。尤其是那些依靠奢侈品贸易和土地兼并获取暴利的富商权贵,他们担心林烨的税收改革会损害自身利益,开始暗中勾结,试图阻止改革推行。
与此同时,朝堂上的保守派和务实派,虽然在重建策略上存在分歧,但在反对林烨改革这一点上,却因各自利益暂时达成一致。他们担心林烨通过此次改革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威胁到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
林烨察觉到了这些暗流涌动,但他并未退缩。他深知,改革虽难,但为了大宋的长远发展,必须坚定前行。他一方面与各部门官员日夜商讨,完善改革方案;另一方面,暗中收集那些试图破坏改革之人的不法证据,准备在合适时机予以反击。
在这个过程中,林烨承受着巨大压力。他不仅要应对来自朝堂内外的反对声音,还要面对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但他心中始终怀揣着对大宋和百姓的责任,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过人的智慧,努力在这复杂的局势中寻找出路,试图为大宋开辟一条繁荣昌盛的新道路……
喜欢影视世界的传奇之旅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影视世界的传奇之旅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