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国在棉纺厂门口靠着自行车,等着棉纺厂开门。
昨夜暴揍吴德胜,算是替天行道,让那个人渣不要去祸害第六中学的女孩子,他的重生可能也带来了蝴蝶效应,张卫国不希望无辜之人受到牵连。
约莫过了十五分钟,沉重的铁门发出“吱呀——哐当”的声响,缓缓向两侧打开。
老熟人梁师傅那辆熟悉的解放卡车第一个探出头来,紧随其后的,是许师傅、郭师傅和罗师傅各自驾驶的货车。
四台车排成一列,引擎发出低沉的轰鸣,在清晨的宁静中显得格外有力。
张卫国笑着迎了上去,从口袋里摸出早就准备好的四包烟,一一递给从驾驶室探出头来的师傅们。
“梁师傅,许师傅,郭师傅,罗师傅,辛苦几位了。”
“嗨,卫国兄弟,客气啥。”梁师傅嘴上客气了一句,手却没闲着,把烟过了过来。
其他几位师傅也纷纷笑着打招呼,接过香烟。
这年头,出门干活,有包烟联络感情,事儿也好办得多。
张卫国没多耽搁,麻利地将自己的自行车往梁师傅车斗里一放,随后拉开车门,一屁股坐上了副驾驶位。
“卫国,坐稳了,咱们出发。”
梁师傅挂挡,松手刹,轻踩油门,卡车平稳地离开棉纺厂,其余三辆车也紧紧跟上,一路朝着城外驶去。
晨风从半开的车窗灌进来,带着一丝凉意,卡车出了城,大约十五分钟后,速度渐渐慢了下来,最终停在了李保才菜地附近的一条宽阔土路上。
李保才和他儿子李二狗,正领着二十几个乡亲们在菜地里忙活得热火朝天。
有人弯腰挥舞着菜刀,“唰唰”几下,一颗颗饱满结实的白菜便被砍下,有人手脚麻利地将割下的白菜码进大箩筐里。
菜地里的活计有条不紊,割菜的只管割,装筐的只管装。等箩筐堆得冒了尖,便有两个膀大腰圆的精壮汉子,一人一副扁担,“嘿”的一声挑起两满筐白菜,脚步沉稳地朝着路边走去。
张卫国跳下车,拍了拍裤腿上的灰,大步流星地朝地头走去。
“李大叔,二狗兄弟,我来啦。”
李保才直起身子,用袖子擦了把额上的汗,露出一口黄板牙,憨厚地笑道:“小张同志,正念叨你呢。”
看到张卫国过来,李保才让人抬了一个大磅秤过来,就放在卡车旁边。
张卫国说:“叔,我和二狗兄弟负责过称和记帐。”
李二狗应了一声,抹了把脸,揽过了过秤的活儿。
他嗓门洪亮,每称好一担,便高声报出斤两。
张卫国拿着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钢笔,将数字记录下来。
梁师傅他们几个司机都是实在人,见状也闲不住,撸起袖子就加入了帮忙的行列。
他们和村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一道,把过了秤的白菜一筐筐抬上卡车,码放得整整齐齐,既节省空间又保证运输途中不会轻易损坏。
阳光渐渐升高,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中午十二点。
正当大伙儿干得热火朝天,肚子也开始咕咕叫的时候,李保才的老伴,带着儿媳妇和村里另外两个手脚麻利的妇女,用扁担挑着午饭,说说笑笑地从村里的小路走了过来。
“大伙儿歇歇,洗把手吃饭啦。”李婶老远就喊开了。
众人闻声,纷纷停下手里的活计,脸上都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田埂边有早就准备好的水桶,大伙儿简单洗了洗手脸上的汗泥。
一口足以容纳十几人分量的大铁锅里,盛满了金黄喷香的瘦肉鸡蛋炒米粉,米粉根根分明,裹着蛋花和肉末,油光锃亮,光是闻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旁边一个大竹篮里,则堆着热气腾腾的大肉包子,白白胖胖,散发着面粉和肉馅混合的浓郁香气。
张卫国跟其他人一样,拿起铁锅里的大号锅铲,给自己满满当当地铲了一大勺炒米粉,在田埂边一屁股坐下,大口吃起来。
这米粉炒得极有锅气,瘦肉鲜嫩,鸡蛋焦香,米粉劲道,吃起来很美味。
风卷残云般干掉一大碗米粉,张卫国又伸手从竹篮里拿了两个大肉包子。
包子皮喧软,里面的肉馅饱满多汁,一口咬下去,满嘴流油。
吃饱喝足,李婶又给每人盛了一碗热乎乎的姜丝红糖水。
一碗糖水下肚,辛辣甘甜的暖流从喉咙一直熨帖到胃里,驱散了劳作的疲惫,整个人都感觉暖洋洋的,舒坦极了。
吃饱喝足,张卫国也没闲着,从随身的军绿色帆布包里摸出两包烟,笑着站起身。
“叔,师傅们,来,抽根烟歇口气。”
他挨个散了一圈,李保才、梁师傅几个司机,还有村里几个抽烟的汉子,都笑呵呵地接了过去。
“哎,小张,你这太客气了!”李保才接过烟,划了根火柴点上。
梁师傅他们也纷纷道谢,这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中午的日头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带着几分慵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