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临的自修复材料研究,在总工程师的力挺和她自身夜以继日的努力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利用高精度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她成功捕捉到了材料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微观裂纹产生、扩展以及特定夹层材料发生反应并填充裂纹的全过程。这为她的理论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基于这些宝贵的实验数据,她迅速优化了材料配比和层状结构设计,并成功试制出第一块巴掌大小的样品。
在随后进行的破坏性测试中,这块看似普通的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展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性能。在经受了数倍于设计要求的极端高温和反复应力加载后,其内部产生的微观裂纹,竟然真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愈合”!虽然距离科幻小说里的完全自愈还有很大差距,但其表现出的损伤容限和抗疲劳特性,已经远远超越了现有的任何一种耐高温材料!
当测试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
“天呐!这简直是奇迹!”
连一向沉稳的陈院士,都激动地握住千临的手,连声道:“了不起!小千同志,你了不起啊!你为我们国家的材料科学,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总工程师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知道,这项技术的突破,意味着“东风之翼”项目最关键的材料瓶颈,终于被彻底攻克了!这不仅关乎项目的成败,更关乎国家的空天战略和民族的未来!
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上报到了最高层。短短几天内,基地就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几位肩扛将星、神情肃穆的军方高级领导,以及国家相关部委的负责人。
千临被要求向这些大人物们汇报她的研究成果。
汇报会在基地最高级别的保密会议室进行。千临站在汇报台前,面对着一排排威严的目光,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用她一贯简洁、精准的语言,阐述着自修复材料的原理、实验过程和测试结果。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昂的语调,只有冷静的分析和确凿的数据。但正是这种纯粹的技术力量,带来了最强大的震撼。
“……初步测试表明,采用该材料制造的涡轮叶片,在模拟极端工况下的使用寿命,可提升至少45%,抗热冲击能力提升60%以上。后续优化,仍有潜力可挖。”千临做出了最后的总结。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良久,坐在正中的一位老将军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好!非常好!千临同志,你为国家立下了大功!”他转向总工程师,“这项技术,必须列为最高优先级,不惜一切代价,尽快实现工程化应用!要人给人,要物给物!”
“是!”总工程师响亮地回答。
随后,其他领导也纷纷发言,对千临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后续工作做出了指示。千临默默地听着,心里却没有什么波澜。对她而言,这只是解决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是系统任务中的一个节点。
然而,她敏锐地察觉到,在这些赞誉和重视背后,也有一些更加复杂的东西在悄然滋长。几位领导看她的眼神,除了欣赏,似乎还带着更深层次的探究和评估。她就像一件突然被发掘出来的“国之重器”,其价值被肯定的同时,也必然会被纳入更严密、更复杂的管控体系之中。
汇报结束后,那位老将军单独留下了千临。
“千临同志,你的才华和贡献,国家不会忘记。”老将军的目光温和,却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锐利,“如此年轻就有如此成就,实属难得。你的家庭……似乎有些简单?”
千临心中一凛。来了。背景审查和更深层次的试探。
“我父母早亡,是组织培养了我。”千临用早就准备好的标准答案回应。
老将军点了点头,似乎并不意外:“嗯,组织就是你最坚强的后盾。你现在从事的工作,关系国家命脉,保密是第一位的。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或者工作上有什么需要,都可以直接向组织提出来。”
这话既是安抚,也是提醒。提醒她身份的特殊性,以及必须遵守的纪律。
“谢谢首长关心,我没有什么困难。”千临回答。
老将军深深地看了她一眼,没再多问,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膀:“好好干,国家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送走高级领导后,千临的生活表面上没有太大变化,但她能感觉到,周围无形的“保护网”收得更紧了。她的权限更高,能接触到的核心机密更多,但相应的,对她行动的限制也更加严格。甚至连她宿舍窗户的朝向,都被“建议”调整到了更便于警戒观察的角度。
她知道,自己正一步步踏入这个时代权力和科技交织的核心旋涡。这让她感到压力,但也激发了她骨子里属于时空管理局王牌的挑战欲。
**而另一边,军工厂关于放射性物质泄露的调查,也在冯毅的主导下,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