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简单的争夺商机,这是皇上与恒远侯府所代表的某些世家大族的一场较量!
见蒋康辰听懂了他说的并不是太直白的关键所在,安公公道:“恒远侯府明面上说他们就是单纯地花高价收购新茶和新酒,难不成皇上和君后还能下旨不许他们收?
奸商奸商,恒远侯府只不过是做了奸商都会做的事。但这又不是灾年哄抬粮价的奸商,该杀。
他们抬的是茶,是酒,皇上和千岁若是出手,那会被朝臣们非议‘与民争利’,‘心胸狭窄’,甚至是‘小题大做’。
皇上与千岁不仅不能过问,甚至知道了也要装作不知。
所以我才说要云安想法子。只要能稳住大山部落和鲜鹿国的商人不被恒远侯府拉了去,等到下一批的茶和酒出来,咱们就算是赢了。
这场‘仗’,咱们得帮皇上和君后打赢,得帮皇上和君后狠狠给恒远侯魏春林几个耳刮子!”
蒋康辰握住拳头:“希望云安有法子。”
安公公:“他必须得给咱们以后法子啊!”
高祖皇帝在位时册封过“两公三侯”,即:安国公武家、宁国公楚家、恒远侯魏家、昭阳侯郑家、正远侯鲁家,都是开国有功的。
三代帝王后增至“三公五侯”,多了鲁国公粟家、平安侯曾家和景陵侯白家。
康盛帝晚年,鲁国公粟家与景陵侯白家因与代家有姻亲关系受到波及,被夺了爵位。永明帝登基后又恢复了这两家的爵位。
如今京城广为流传的是“三公五侯一王将”,一王将的“王”指的是燕国目前唯一的亲王罗荣王慕容端,“将”就是大将军代家。
在这十个家族中,最初的“两公三族”都是真正的世家大族,是在前朝时在族地就极富盛名的大族。
而如今的“三公五侯一王将”中,也是以恒远侯府魏家最有钱,是燕国名副其实的首富。
因为押错宝,永明帝登基后,安国公府、恒远侯府、昭阳侯郑家、正远侯鲁家都试图送家中的模样端正的女儿或儿子进宫,皆未能如愿。
宁国公楚家是永明帝还是太子时,家中有女被先帝选为了太子的妾室,也就是如今的静妃。楚家当时是不乐意的,现在,楚家不知多庆幸先帝的那道旨意。
如今皇上唯一的皇子就养在静妃的膝下,楚家自然要做些打算。
永明帝是明摆着不想与这些世家多周旋,所以他登基后至今才行事艰难。永明帝就是不想妥协,哪怕穷的每日只能啃窝窝,他也不想低头。
换做别人,会说永明帝不适合做一位帝王,因为他的脾气太硬。或许吧。被自己的亲生父亲那样打压猜忌的时候他都没低头。如今成了皇帝,他更不愿低头。
燕国被先帝糟蹋,又连年打仗,整个国家穷的是叮当响。相比之下,大山部落和因地理原因很少受到战乱的鲜鹿国算得上是国泰民安,十分的有钱。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两个“国家”就是那熟知的狗大户,土豪满地走,人人不差钱。
而之所以这两个国家没有趁机来瓜分燕国,也是有其原因在内。
大山部落是由二三十个小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林地资源丰富,民风彪悍。可以说他们依靠的山水就能给他们带来丰富的利润。
大山部落的民风虽然彪悍,但他们并不愿意与燕国开战,因为大山部落面积远不如燕国,人口也远不如燕国,他们同时也受到胡哈尔国的侵犯。
燕国是在先帝晚年才开始国力衰弱,再加上打了很多年的仗,所以显得力有不逮。但燕国是击退了胡哈尔国的进犯的。
所以除非是闲的蛋疼,大山部落不会主动攻打燕国。因为他们的地理条件也决定了燕国不会轻易攻打他们。
鲜鹿国与燕国相距比较遥远,中间隔着重重的山地。鲜鹿国靠海,他们的主要敌人是海的另一边来自大斯国的斯匪。
所以大山部落和鲜鹿国与燕国的关系主要是经贸关系,彼此间贸易往来,互相赚银子。
国库空虚,私库见底,永明帝不是没想过从大山部落和鲜鹿国挣些银子,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时机和人选。
燕国的商业很大一块被恒远侯府垄断,永明帝要自己挣钱,就绕不开恒远侯府这座大山。
现在,永明帝总算是有了可以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还特别挣钱的买卖……他是绝对不能允许被任何人抢走的!
理清了恒远侯府此举的深层次意思,蒋康辰安抚说:“安大人,此事咱们哪怕急,也不能自乱了阵脚。我以为此事还是要先秉承千岁,再看云安那边是否有好的法子。
过年我在云安那里吃了不少的美味,云安写了菜谱。我回来也是要跟您商量一下,开一个火锅店和麻将馆,咱这云龙阁里再加一道烤鸭的菜式。”
“火锅店?麻将馆?烤鸭?”安公公的眼睛顿时就亮了。
蒋康辰马上掏出“计划书”,把何为火锅、麻将,何为烤鸭详细介绍了一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