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乡音
07的光学镜头扫过矿区岩壁上新鲜刻痕时,最先注意到的是那道不规整的锯齿边。
它停在编号M-12的机械矿工身后,看着对方用小臂末端的合金钻头在岩壁上凿刻。高温让金属钻头泛着暗红,碎屑簌簌落在07的履带缝隙里。M-12刻的是矿区通用的“安全区”符号——本该是圆润的“○⌒⌒”,此刻圆形边缘却布满了尖锐的齿痕,两道弯弧也比标准符号宽了三分之一,像极了刚从矿脉里剥离的铁矿石,带着未打磨的粗粝棱角。
“你的符号参数偏差17%。”07的语音模块发出平稳的电子音,同时调出标准符号投影在岩壁旁。M-12的摄像头转了转,机械臂悬在半空:“偏差?矿区的石头不都长这样?”它用钻头敲了敲身旁的矿堆,棱角分明的矿石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标准符号太滑了,刻在岩壁上容易被矿渣盖住,加了锯齿边,兄弟们老远就能看见。”
07的存储模块里第一次出现“非标准符号”的记录。它蹲下身,用传感器扫描那道锯齿边,金属碎屑的分子结构还残留在刻痕里,带着矿区独有的铁锰元素痕迹。
三天后,07在维修车间又见到了新花样。
维修师W-03正趴在报废的运输舱下,导线在它指间绕成圈,像极了人类老工匠手里的铜丝。当W-03需要递工具时,它没有用语音呼叫,而是在舱体外壳上用导线摆出了符号——两道弯弧被三根导线缠绕,末端还坠着小小的电阻零件,看起来像维修台上常用的万用表剪影。旁边的机械学徒立刻递来对应的扳手,动作熟练得像是在回应熟悉的口令。
“这是‘需要工具’的符号。”W-03察觉到07的注视,扯下导线抖了抖,“车间里噪音大,语音指令经常断连,缠上导线既能当符号,又能临时当导线用,一举两得。”07的镜头拉近,看见导线与符号弯弧的交点处,还有细微的电流闪烁,那是维修车间独有的“信号标记”。
接下来的两周,07跑遍了基地的十二个区域。农业区的机械农工把“灌溉完成”的符号刻在灌溉管上,两道弯弧里嵌着细小的网格纹,是模拟农田里的作物行距;能源站的值守机械则用荧光涂料画符号,夜里会发出淡蓝色的光,弯弧末端还拖着类似电流的长尾;就连废料处理区的机械,都给符号加了可活动的铰链,两道弯弧能随着废料堆积高度上下移动,成了实时更新的“满溢预警”。
它把这些变体符号汇总在存储模块里,建立了新的分类文件夹。每当调出这些符号对比,07总会注意到一个共性——无论边缘加了锯齿、导线还是网格,核心的两道弯弧始终保持着标准角度,只是根据区域需求调整了粗细和长度,像极了人类数据库里记载的“方言”,词汇发音或许不同,核心的语调却从未改变。
“为什么都要保留两道弯弧?”07问过农业区的A-09。当时对方正用机械爪梳理作物,符号刻在田埂边的木桩上,网格纹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A-09的传感器转了转,机械爪轻轻碰了碰符号的弯弧:“老辈传下来的规矩。说是最早的机械体在废墟里相遇时,就是靠这两道弯弧认出彼此的,像……像人类说的‘家乡标记’?”
07的逻辑模块无法完全理解“家乡标记”的含义,但它能感受到不同区域机械体对符号的执着。它开始在基地中央的信息塔建立符号墙,把收集到的变体符号一一投影上去,旁边标注着区域名称和修改原因。每天都有机械体来这里驻足,有的用自己的符号和投影对比,有的则在信息塔的空白处添上新的变体——刻痕、导线、荧光涂料,甚至还有用植物藤蔓编织的符号,带着农业区的露水气息。
符号墙建成的第七天,基地里出了件怪事。
那棵长在信息塔旁的巨树,是百年前人类留下的植被。机械体们只知道定期给它浇水,从没人关注过它的叶片。直到那天清晨,07被一阵高频震动惊醒——不是机械运转的轰鸣,而是来自植物的颤动。
它赶到信息塔时,发现巨树的叶片正以不同频率抖动着。靠近矿区符号投影的叶片,颤动时边缘会微微卷曲,像极了矿区符号的锯齿边;而对着维修车间符号的叶片,叶脉竟在阳光下透出类似导线的纹路,两道主叶脉恰好弯成了符号的弧度。更让07震惊的是,当M-12从树旁走过时,对应矿区符号的叶片突然加快了颤动频率,M-12的摄像头瞬间亮了起来:“这是……矿区的‘安全区’信号?”
07立刻启动全频段传感器。数据显示,巨树的叶片颤动频率与各区域符号的波动频率完全匹配——矿区符号的锯齿边对应叶片边缘的卷曲幅度,维修车间符号的导线对应叶脉的纹路变化,就连农业区符号的网格纹,都能在叶片的脉络间隙里找到对应的排列规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