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亲眼看到往日不可一世的可汗亲卫队惨败而归,空前的绝望顿时笼罩在整个突厥大营之上。
对于他们而言,比可汗亲卫队惨败更难令他们接受的是,隋军竟是用他们草原民族的作战方式正面击败了他们最引以为傲的可汗亲卫队,这对他们的精神冲击尤其严重。
谁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他们这些草原民族部落不论是在衣甲兵器上还是在战术谋略上都远不如中原的军队,唯一能够倚仗的只有他们精湛的骑射功夫。
可如今他们漠北大草原上最为强大的可汗亲卫队在面对隋军的骑兵时,竟被对方用骑射的方式打得他们没有一点还手之力,就连号称突厥第一勇士的万夫长哈伦图都一个照面就惨死在对方大将的枪下……
若是连骑射都不如隋军,他们这些草原民族今后还拿什么跟隋军的骑兵相抗衡。
恐怕从今往后就是攻守之势异形了,不再是他们草原民族南下劫掠中原了,而是隋军不断派兵北上去驱逐他们了。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不论他们这些草原民族今后的命运如何,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她们怎么从河北全身而退。
虽说隋军并没有趁着可汗亲卫队惨败之机攻打他们突厥大营,但颉利可汗的心情反而越发沉重。
他知道隋军之所以迟迟没有对他们突厥大营发动进攻,并非是出于畏惧或怜悯,而是想让他们剩下的几万兵马不战自溃,从而减少隋军的伤亡。
毕竟如今他们返回漠北的退路已经被断,粮食补给也没了,只要围困的时间一长,不用隋军攻打,他们大军内部也会自己乱起来,甚至有可能会为了争夺最后一点儿粮食自相残杀。
颉利可汗自知他们大军已经到了绝境,自然再顾不上什么威信不威信的,不用其他人劝,他自己便决定派心腹大将执失思力去跟秦昇乞和。
不过他也知道他们突厥之前曾经背叛过隋朝,如今再派人去乞和恐怕很难得到隋朝的谅解和信任。
为了能让秦昇答应他们的乞和,颉利可汗不惜在临行前特意叮嘱执失思力,只要秦昇能放他们北归,他们突厥今后愿永做大隋的牧羊奴,一心一意代大隋治理漠北,永不再叛。
甚至为了表明他们突厥人已经痛改前非的决心,颉利可汗还让执失思力转告秦昇,他一回到漠北便掘了自己兄长始毕可汗阿史那咄世吉的坟,将尸首挖出来派人送去东都洛阳交由大隋天子处置,让他好好出一口恶气。
执失思力虽然被颉利可汗开出的条件给吓到了,但他也知道如今大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若是他此时不能说服隋军对他们网开一面,放剩余的几万兵马返回漠北,等待他们的就只有活活困死或饿死渴死的命运了。
况且,追根究底,十几万大军之所以落入今日的境地,还不是因为他丢了古北口,导致军心动荡,士气不振,最终才让隋军有机可乘。
因此,不管是因为颉利可汗的安排,还是为了挽回自己的过错,去跟秦昇乞和的任务只能落到执失思力身上。
……
当听到执失思力要见自己,秦昇看起来并没有太意外。
毕竟如今几万突厥残兵被自己困住,逃又逃不掉,打又打不过,那派使者前来乞和就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了。
虽说已经猜到了执失思力的来意,但秦昇还是命亲兵领他来帅帐见自己。
不多时,执失思力就在亲兵的指引下走进帅帐。
只是此时的他脸上再也看不到一丝之前的倨傲,反而是谦恭到近乎谄媚,一见到秦昇便深深拜伏在地,头也不敢抬,语气更是卑微到了极点:
“下使执失思力见过大隋齐国公。”
秦昇看着眼前卑微到尘埃里的执失思力,似笑非笑道:
“我还是喜欢你一开始那种桀骜不驯的样子,你恢复一下。”
“啊这……当初是下使不懂规矩,冒犯了齐国公,如今怎么还敢在齐国公面前无礼。”
执失思力闻言顿时傻眼了,随后慌忙向秦昇告罪,神情变得越发惶恐。
秦昇看在眼里,心中不由一阵感慨。
果然,对这些北方游牧民族讲礼义仁智信是没有用的,暴力才是他们唯一能听懂的语言。
虽然明明已经猜到执失思力为何而来,但秦昇还是明知故问道:
“贵使这次又是为何而来?不会是又跟上次一样,想要劝说我背叛大隋,转而去做你们突厥的臣子吧。”
执失思力冷汗再一次流了下来,随即慌不迭解释道:
“齐国公误会了,我们可汗当初也是受小人挑拨,一时鬼迷心窍,冒犯了大隋冒犯了齐国公。
如今我们可汗已经认识到了错误,愿意痛改前非,只求齐国公看在我们突厥与大隋友好睦邻多年的份上,放我们北归,从今往后我们突厥将永世效忠大隋,永世做大隋的牧羊奴,永不再叛!”
听到“牧羊奴”三个字,秦昇忍不住挑了挑眉。
当年隋文帝在位的时候,曾经跟大臣说过突厥不过是大隋的牧羊奴,如果没有突厥人为大隋放牧养马,大隋的战马如何肥壮得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