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可借此重启勤工俭学社,创造众多兼职岗位,成为狠赚一笔的幕后推手?
“成立商会?这是件好事!”
片爷如今也是商户之一,自然能加入商会,他早年靠拉洋片谋生。
“片爷,你联络一下老商户,等大栅栏酒楼开业时,请他们吃饭,顺便商议成立大前门八一三商会的事。”
李建设觉得能趁机小捞一笔,因为酒楼不同于普通饭馆,菜品昂贵,一般人攒几个月工资才消费得起。
当日全部客满的可能性不大,不如请客收礼,来的大多是旧商户,面子自然要撑足。
“这主意不错,为何叫八一三商会呢?”
片爷觉得这数字顺耳,但不知有何深意。
“片爷,当年公私合营时,前门街道仅剩八百一十三家商户,经历了早年的资本主义改造。”
李建设记忆犹新,虽已过去二十多年,世事变迁,有些人返乡,有些人离世,但留下来的商户仍不少。
若全到齐,酒楼恐怕容纳不下,可安排流水席分两轮进行。
这种方式如今很流行,客人吃完即刻换桌,下一轮客人接着用餐。
想吃需尽早占座,打包则自备容器。
“李爷,商会的名字很有讲究,八一三商会挺好。”
片爷心动了,成立商会后,不仅能揽开业生意,家中喜事也可接单承办。
“细节我就不多说了,片爷先联络商户,名单送来后,我去让阎埠贵写请帖。
对了,你与阎埠贵见过面了吧?你们长得真像!”
李建设调侃道,阎埠贵、片爷和如今与韩春明混在一起的破烂侯,三人相貌颇为相似。
“确实挺像的,可能以前是亲戚,我们已结拜。”
片爷也弄不清其中关系,父亲去世时并未留下相关遗言。
“行吧,干脆你直接找他写请帖,省得再过我这儿转手。”
李建设打了个哈欠,示意送客。
李建设懒得挪动,索性躺在前院会客厅的竹躺椅上,舒适惬意。
贾东旭瞧见哥哥休息,便起身去院门口检修自行车。
这时小当端来一壶茶水,动作轻柔地摆放好后,便在一旁专注读书,自学会计。
李建设小憩片刻便醒来,意识到已过了午休时间,有些不适。
“叔叔,您才睡了这么一会儿。”小当放下书本,察觉到事情可能不对劲。
“没事,不困了。
你爸爸呢?”李建设看看手表,觉得时间还早,打算外出散步。
“我爸在外面洗车呢,闲不下来。”小当对李叔叔的生活状态颇为羡慕,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享受,不像父亲那样忙碌,全靠叔叔的帮助才能过上好日子。
“行吧,你接着看书,我去转转,今天不谈正事了。”李建设刚站起,忽然看到贾东旭和陈碧华走近。
“建设哥!”陈碧华轻轻呼唤,她自己也不确定这次来是看望贾东旭,还是顺便看看李建设。
“碧华啊,你来得正好!咦,棒梗也来了,进来吧。”李建设这才注意到紧跟其后的棒梗。
现在的棒梗长高了不少,虽只有一米六出头,但已算不上矮了。
“李叔叔好!”棒梗恭敬地打招呼,内心无数次抱怨母亲为何没让他成为李叔叔的儿子,那样或许也能考上大学了。
陈碧华接着说道:“建设哥,今天棒梗参加知青同学会时认识了一个女孩,他挺中意的,名字叫唐艳玲。”
“这是好事啊,棒梗年纪不小了,该考虑结婚了。”李建设回想起这个女孩,没想到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棒梗身边。
他那些儿子若不是因为下乡耽误至今未能大学毕业,应该早就成家立业了。
所以,他一直托片爷留意是否有大院出售,方便日后子女成家各自 ** 居住。
“确实是好事,所以我赶紧跑来告诉东旭,商量下如何安排相亲事宜。”陈碧华对棒梗的婚事非常上心,如今棒梗在工厂工作而非清扫街道,终于有机会找对象了。
“这还用怎么安排?直接在饭馆订一桌,请他们过来就行。
现在提倡自由恋爱,也不用通过媒婆。”
“别挑日子了,就今晚吧。
东旭,你快去饭店定个包间;棒梗,你去请人。
要是来不了,咱们就自己吃。”
李建设本就想去看于莉,正好晚上顺路去饭馆一趟。
“好嘞,哥,我去啦!”
贾东旭转身就走,生怕包间没了位置。
不过,他对棒梗这么早就打算成家不太赞同——这得多花钱,还会影响投资和生意。
棒梗听了却很高兴,连忙说:“谢谢李叔,那我去找唐艳玲了。”
“去吧!”
李建设挥了挥手,正准备和陈碧华聊聊,忽然看见于海棠从中院走出来。
“建设,店里营业额算出来了吗?”
于海棠一直惦记着这事,上次去店里也没告诉李建设。
“算出来了,在后院说吧。”
李建设说完便跟着去了后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