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加一道锁。”周明最后敲了敲桌子,“远程诊疗系统必须设置‘双确认’环节:虚拟医生给出建议后,系统自动推送至对应的人类医生账户,医生确认后才能生成处方。如果医生15分钟内未响应,系统自动冻结处方功能,提示患者联系线下门诊。”
新功能上线那天,林舟值夜班,收到了系统推送的第一条待确认信息。是个糖尿病患者,虚拟医生建议调整胰岛素注射时间。林舟核对了患者的血糖监测记录,发现凌晨血糖偏低,确实需要调整,便点了“确认”。屏幕弹出提示:“已记录医生确认操作,可追溯编号:RL。”
他看着那个编号,忽然想起代码07事件后,王磊医生在办公室里说的话:“其实我们怕的不是担责,是担了莫名其妙的责。现在好歹知道,每一步操作都有记录,错了也能说清楚。”
转折发生在一个暴雨天。
那天全市交通瘫痪,郊区一位孕妇突然破水,附近的社区医院没有产科医生。社区护士急得给市一院打求助电话,林舟正好在产科支援,立刻启动了远程诊疗系统。
虚拟医生快速分析了孕妇上传的超声报告和宫缩记录,给出“胎头位置正常,暂未出现胎儿窘迫,建议立即联系救护车,途中保持左侧卧位”的建议。林舟盯着屏幕上跳动的胎心数据,补充道:“让护士测一下孕妇体温和血压,我要排除感染性破水。”
暴雨冲断了部分信号,视频画面断断续续。林舟一边听着护士报数据,一边在系统上标注:“患者体温37.8℃,血压130/85mmHg,不排除轻度感染,建议救护车到达后优先送检羊水常规。”
“已记录医生补充建议,可追溯编号:RL。”虚拟医生的电子音在嘈杂的雨声中显得格外清晰。
两个小时后,孕妇被送到市一院,顺利产下一名男婴。第二天,产妇家属送来锦旗,非要见“那个远程指导的医生和电脑大夫”。
“当时雨太大,我以为完了。”产妇的丈夫红着眼圈,“社区护士说,电脑给了建议,市一院的医生又补充了几句,我心里才踏实点。这机器是好东西,只要有人盯着,就不怕出岔子。”
那天下午,林舟收到了伦理团队发来的信任度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患者对虚拟医疗的信任度从系统上线时的38%,提升到了现在的62%。报告末尾附了几条患者留言,有人说“看到‘辅助诊断’的标识,就像看到医生在旁边看着”,还有人写“知道有赔偿基金,感觉有了保障”。
他正看着报告,急诊室的门被推开,一个抱着孩子的男人冲进来,怀里的孩子脸色发青。
“医生!医生!我儿子喘不上气!”男人声音发颤,手里攥着手机,“我在家用那个虚拟医生测了,说是哮喘,让我赶紧送医院!”
林舟立刻接过孩子,同时示意护士启动急救设备。虚拟医生的系统自动同步了孩子在家测量的血氧和呼吸频率数据,屏幕上跳出一行字:“初步判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推荐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置信度89.7%。辅助诊断,最终决策由人类医师负责。”
“给氧,准备雾化器。”林舟一边听诊,一边对护士说,“加一支布地奈德,他有过敏史。”
虚拟医生的头像闪烁了一下:“已记录医生用药调整,可追溯编号:RL。当前系统误诊率0.3%,较上月下降0.1%,改进措施包括……”
“关了吧。”林舟轻声说。屏幕暗下去的瞬间,他看到孩子的胸廓开始有规律地起伏。
男人在旁边喃喃道:“我本来不信这机器的,上次邻居家孩子就是被AI误诊……但它说‘辅助诊断’,让我必须送医院,我才赶紧过来的。”
林舟抬头看了看他,忽然想起周明说过的那句话:“信任这东西,就像给AI写代码,得一步一步来,错了就调试,漏了就补全。”
凌晨五点,天边泛起鱼肚白。林舟整理好病历,在系统上填写今天的诊疗总结。页面自动弹出一个窗口,是伦理团队的信任度调研问卷。
他看着问题:“您认为虚拟医生在诊疗中应扮演何种角色?”
手指悬在键盘上,他想起那个暴雨天的产妇,想起质疑系统的老太太,想起代码07事件里那个无辜的孩子。最终,他敲下一行字:
“像一把手术刀,锋利,有用,但必须握在医生手里。”
提交的瞬间,屏幕右下角跳出虚拟医生的提示:“本次调研已记录,感谢您的参与。根据《虚拟医疗伦理信任体系》第7.1条,您的反馈将用于系统优化。”
林舟关掉电脑,走到窗边。急诊室的走廊里,保洁阿姨正在拖地,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光斑。远处传来救护车的声音,由远及近,像一串被拉长的代码,最终融入城市的喧嚣里。
他知道,关于信任的算法,永远没有完美版本。但只要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每一个漏洞都被及时修补,总有一天,那串冰冷的代码里,会生长出温暖的力量。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www.38xs.com)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三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