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里的草药香
六月的青川市,暑气已悄然漫过街角的梧桐叶,将清晨的风染得温热。中央公园的人工湖边,退休教师周桂兰正跟着音乐甩着绸带,绸面在空中划出弧线,却在转身时猛地捂住了后腰——那处旧伤又隐隐作痛了。她停下动作,看着不远处晨跑的年轻人擦着汗掠过,忍不住叹了口气:人老了,连晨练都成了“冒险”,前阵子膝盖疼得贴了三盒膏药才好,现在腰又来凑热闹,到底该怎么调理,她心里一点谱都没有。
“周阿姨,又腰疼了?”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周桂兰回头,看见社区的张大姐提着菜篮子走过来,手里还攥着一张折得整齐的宣传单。“你看,公园西门那边新弄了个苗医咨询点,免费看诊还送草药样品,我昨儿去问了问失眠的事儿,大夫给了我一小包安神的草药,昨晚睡得特香,你也去试试?”
周桂兰将信将疑。她这辈子没接触过苗医,印象里总觉得那是深山里的“土办法”,不如医院的仪器靠谱。可腰上的疼一阵紧过一阵,儿女又都在外地,去医院排队挂号得耗大半天,她犹豫着接过宣传单,纸上印着几行清秀的字:“青川市苗医联盟公益咨询点——辨体质,调身心,用草木之力护您健康”,下方还画着几株她不认识的草药,叶片上似乎还沾着露水。
顺着张大姐指的方向,周桂兰慢慢往西门走。还没到地方,就看见一群人围着几张展板,有老人凑在跟前用手指点着字读,也有年轻妈妈推着婴儿车,一边听人讲解一边点头。走近了才发现,展板前站着两个穿浅蓝色褂子的人,一男一女,男的约莫四十岁,皮肤是健康的古铜色,手里拿着一株带着根须的草药,正给围过来的人讲解:“这是岩黄连,咱们本地山上就有,夏天用它煮水喝,能清肝火,像咱们常觉得口干、眼睛发涩的,喝上几天就有缓解。”
旁边的女大夫则在给一位大爷号脉,她手指搭在大爷手腕上,另一只手拿着小本子记录,轻声问:“大爷,您是不是总觉得胃里胀,吃了东西不消化,有时候还反酸?”
大爷眼睛一亮:“可不是嘛!我还以为是老胃病犯了,吃了胃药也不管用。”
“您这是脾胃湿气重,”女大夫放下笔,指着身后展板上的“四季养生”板块,“您看,夏天雨水多,湿气容易困在脾胃里,您平时是不是爱吃凉的?冰西瓜、冰啤酒这些,都容易加重湿气。”她从旁边的透明罐子里倒出几粒褐色的药丸,用小纸包好递给大爷,“这是我们自制的健脾丸,用山药、茯苓和苗家特有的鸡矢藤做的,您早晚各吃一粒,先吃一周,平时多吃点红豆、薏米,少碰凉食,慢慢就好了。”
周桂兰站在人群外,看着大爷接过药丸连声道谢,心里的疑虑消了大半。她刚想上前,就听见有人喊女大夫“李姐”,只见一个穿运动服的姑娘跑过来,额头上全是汗,捂着嗓子说:“李大夫,我这嗓子疼得厉害,说话都费劲,明天还要主持公司的活动,您能帮我看看吗?”
被称作李姐的大夫——李苗,赶紧让姑娘坐下,伸手摸了摸她的咽喉,又号了脉:“你这是风热犯喉,应该是昨晚吹空调着凉,加上熬夜备课上火了。”她转身从咨询点的柜子里拿出一个小瓷瓶,倒出几片浅绿色的含片,“这是薄荷和金银花做的含片,含在嘴里能缓解疼痛,我再给你包点金银花和罗汉果,回去煮水喝,记得别吃辛辣的,今晚早点休息。”
姑娘接过含片,含了一片在嘴里,立刻露出惊喜的表情:“哇,真清凉!比我昨天买的润喉糖管用多了。”她掏出手机想付钱,却被李苗拦住了:“不用钱,咱们这是公益咨询,这些都是试用样品,您要是觉得好用,以后注意作息,少熬夜就行。”
看着姑娘笑着离开,周桂兰终于鼓起勇气走上前。李苗看见她扶着腰,赶紧搬了把椅子让她坐下:“阿姨,您是哪里不舒服?”
“我这腰,”周桂兰指着后腰,“年轻时候教体育落下的伤,一到阴雨天就疼,最近天热吹空调,疼得更频繁了,贴了膏药也不管用。”
李苗俯下身,轻轻按了按周桂兰的腰部两侧,又仔细号了脉,随后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布包,打开里面是热乎乎的草药包:“阿姨,您这是寒湿痹痛,湿气困在经络里,膏药只能缓解表面,得从里往外调。这个是艾叶和生姜做的热敷包,您回家后敷在腰上,每次十五分钟,我再给您包点独活和桑寄生,回去煮水喝,能祛风湿、通经络。平时吹空调别对着腰吹,晨练的时候多做些腰部的拉伸,慢慢就会好的。”
周桂兰接过热敷包,温热的触感透过布面传到手上,心里也暖暖的。她想起刚才看见的展板,忍不住问:“李大夫,你们这展板上写的‘体质辨识’,我也想知道我是什么体质,平时该怎么养生。”
李苗笑着拉她走到展板前,指着上面的“九种体质”图解:“阿姨,您看,咱们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像您平时怕冷、容易腰疼,就是偏阳虚体质,平时要多吃点温性的食物,比如羊肉、桂圆,少吃梨、西瓜这些寒性的水果。夏天虽然热,但也别贪凉,空调温度别低于26度,晚上睡觉盖好肚子。”她还拿出一张体质测试表,让周桂兰对着上面的问题勾选,“您填完这个,我再帮您确认一下体质,以后养生就有方向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