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
东方不败见状轻咳几声,对黄雨锋说:“黄掌门,还有这么多人呢,注意点影响。”
江雨燕闻言离开黄雨锋身边。
黄雨锋看向东方不败,无所谓地说:“小白,大家熟得很,哪有什么影响。
莫非你吃醋了?”
“我怎会吃醋。”
东方不败心中发虚,转头不理他。
当见到婠婠时,东方不败露出震惊之色。
“婠婠,我们分开不过一个多月,你怎从宗师后期达到大宗师圆满了?”
东方不败难以置信。
仅一个多月前,婠婠还是她的晚辈,如今实力却赶上她,让她无法接受。
东方不败的话让邀月和怜星看向婠婠。
短短一月从宗师后期到大宗师圆满,这太不可思议。
她们认为若非高人灌顶,绝不可能。
但婠婠实力稳固,她们确定这不是灌顶所致。
“东方教主、两位宫主,别这样看着我。
昨晚我的实力还在宗师后期,是黄掌门昨晚帮我,我才达到大宗师圆满。
你们想了解什么,问黄掌门吧。”
婠婠未称呼黄雨锋为夫君,她知他对几位姑娘有意,不想破坏他的好事。
众人闻言看向黄雨锋。
“雨锋,这是怎么回事?你能让人短时间内大幅提升实力?只花了一晚,毫无副作用?”
身为武夫的他,却向往文人风采。董卓命他参加蔡邕的诗会,恰好收到请帖。
自知才学浅薄,他担心在宴会上丢脸,心中惴惴不安。
吕布好奇地问:“我有何不妥之处?”
王也奉承道:“上次见将军英姿飒爽,今日更添儒将风范。”
李智和卫仲道听后心中暗骂王也厚颜无耻,竟能如此谄媚。
吕布穿着不搭,却被王也称为儒将,心中暗自得意,嘴上却谦虚回应。
随后,吕布热情地向李智和卫仲道打招呼,李智心中暗骂其粗俗,而卫仲道则被完全忽视。
李智和卫仲道只好行礼:“拜见吕将军!”
“既然同去蔡公府,何不一同前往?”吕布向李智与卫仲道点头示意,轻拍王也肩头,瞬间明确了彼此关系。尽管吕布与李儒同为董卓重臣,但他对李儒并无好感,尤其厌恶其狡猾多计,生怕被其算计。
王也察觉到对吕布的好感悄然提升。望着吕布与王也步入蔡府,李智虽心怀不满,却不敢表露。
蔡府虽不及王允司徒府之奢华,却多了一份雅致,皆因蔡邕身为左中郎将,俸禄不及三公之尊。宾客随管家步入蔡府,终抵桃林,案几已备,婢女忙碌摆放佳肴。王也身为白丁,自坐末席,毫不在意。李元霸则因食量惊人,被特别安排。
环顾四周,文人雅士衣饰光鲜,王也目光闪烁。李智仗父势,得意坐于前排,卫仲道紧随其后。二人炫耀之际,望向王也,却愕然瞠目。原来,王也正分发蚊香,厚颜称是蔡公心意,宾客信以为真,欣然接受,李智与卫仲道气愤不已。
宴会启,蔡邕举杯共庆。王也远望蔡邕,儒雅和善。其左坐尚书仆射士孙瑞,严肃显赫。其右,吕布兴致高昂。
宴后,众人热议典籍诗歌。吕布敬仰文人,却因学识所限,难以融入,心生懊悔。王也对这些话题无兴趣,欲餐后离去。
然而,宴会正酣,众人推杯换盏,吟诗作乐,拍手叫好,相互吹捧。王也觉无聊,欲悄然离席,家中貂蝉正候。
“王也王长青,何不赋诗一首?”李智大声提议,全场静默,目光齐聚王也。王也尴尬,进退维谷。
“此乃蔡公之侄?”
“可是那售蚊香的太学生?”
“相貌堂堂,怎奈何投身商贾!”
众人议论,蔡邕疑惑,他未邀王也。
现场除李智、卫仲道之外,尽皆名士。
有人暗自嘀咕:“此人岂非白吃白喝之辈?”
“无帖何以擅入?”
蔡邕面露疑惑,吕布接口:“蔡公,此乃王允之侄,才华横溢,现为太学生。”
“哦,竟是王司徒之侄,果然气宇轩昂!”
蔡邕与王允同僚情深,自不会刁难于他。
闻吕布言王也有才,蔡邕起了提携后辈之心。
今夕宴会,正宜扬名。
若王也诗作尚可,他不吝赐教,助其扬名。
“王贤侄既有佳作,何不吟诵,让众人共赏?”
王也尚未回答。
李智恐王也盗用旧作应急,急中生智:“长青兄,今夜月色明亮,星辰点点,何不借此美景赋诗一首?”
李智深知王也在太学中籍籍无名,并无显着才学,否则早已声名远扬。于是,他心生一计,欲使王也在众人前出丑。
或许今日所着儒衫不甚合体。
身为武将的他,内心仰慕文人风采。今闻蔡邕即将举办诗会,董卓命他前往探视。
不料,蔡邕竟亲自邀请。
但他自知文学浅薄,担心宴会上露怯,心中惴惴。
“小郎君,我这装扮可有何不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