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风暴席卷长安,张玄素封神夜色未散,一辆快马轻车便已冲出京登铁路的工地大营,车轮卷起尘土,在通往长安的官道上疾驰。
车厢内,张玄素紧紧抱着太子亲笔写下的《大唐皇家铁路总公司股份章程》,枯瘦的手指因过度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不再是那个靠着一张嘴皮子,为太子摇旗呐喊的“首席宣传顾问”,从太子将这份章程交到他手里的那一刻起,他就成了这场史无前例的财富风暴的……风暴眼。
三日后,长安城。
原本因千车黄金入城而引发的短暂喧嚣,早已在铁路债券发行后渐渐平息。世家大族们虽然掏了钱,但更多的是一种政治投资和观望,日子似乎又回到了往常的轨迹。
然而,最新一期的《大唐日报》头版头条,却像一块巨石,砸入了这片看似平静的湖面。
“告大唐万民书:太子殿下与国人共富,‘兴唐铁路债券’停发,‘大唐皇家铁路总公司’股份制横空出世!”
标题之下,是张玄素亲笔撰写的,一篇文采斐然、煽动性极强的文章。文章里,他将“债券”和“股份”的区别,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了解释。
“昔日之债券,乃诸位借钱与太子,太子承诺还本付息。诸位乃债主,太子乃负债之人。然,太子仁厚,不愿独享铁路之利,更不愿身负万民之债。故而,创‘股份’之新法!”
“何为股份?乃是太子殿下将这关乎国运的铁路大业,化为千万份,与天下人共享!购股份者,不再是债主,而是这铁路公司的东家!是太子殿下的……合伙人!”
“合伙人”三个字,被用朱红色的墨,印得又大又醒目。
文章一出,整个长安的舆论,瞬间炸开了锅。
“合伙人?跟太子殿下当合伙人?这张玄素是疯了,还是太子殿下疯了?”
“自古以来,只有君臣,哪有合伙人?这简直是乱了纲常!”
太原王氏府邸,家主王珪将报纸狠狠摔在地上,气得胡须发抖。他当初是第一个被张玄素“说服”购买铁路债券的,本以为已是给了太子天大的面子,没想到这又整出个幺蛾子。
“滑天下之大稽!”王珪对着一众前来探听消息的世家家主怒斥道,“什么狗屁股份!我看就是太子殿下的钱烧光了,又想出来的新骗局!债券好歹有朝廷信用作保,这股份若是铁路修不下去,岂不就是一张废纸?我等岂能将家族百年基业,押在这虚无缥缈的‘合伙人’名头上?”
“王公所言极是!我等当初购买债券,已是仁至义尽。如今还想让我等掏钱,门都没有!”范阳卢氏的家主也愤愤不平。
一时间,长安城里的高门大户,对这“股份”嗤之以鼻,甚至将卖力宣传的张玄素,当成了一个跳梁小丑。张玄素的府邸门前,也从昔日的门庭若市,变得门可罗雀。
然而,张玄素对此却毫不理会。他按照李承乾的吩咐,在朱雀大街最显眼的位置,租下了一栋三层高的酒楼,将其改造成了“大唐皇家铁路总公司股份发行总署”。
开业当天,张玄素一身崭新的绯色官袍,精神矍铄地站在总署门口。总署之内,没有金银,没有柜台,只有一面墙上,挂着一幅巨大得令人窒息的堪舆图。
那正是京登铁路的详细路线图。与之前不同的是,图上每隔三十里,便用红圈标注出了一个“站点”,旁边还有详细的城镇规划草图。
......
“诸位,安静!”张玄素清了清嗓子,面对着门外稀稀拉拉、多是来看热闹的百姓和一些世家派来的探子,朗声说道,“我知道,大家对‘股份’二字,心存疑虑。那么今天,老夫就让大家看看,成为太子殿下的‘合伙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他转身,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指向了堪舆图。
“看见这些红圈了吗?这便是未来京登铁路的九个站点。太子殿下有令,每一个站点,都将围绕其建立一座全新的城镇!”
“而铁路总公司的所有盈利,将全部用来给各位‘合伙人’分红!这盈利,不仅包括客运、货运的收入,更包括……”张玄素故意顿了顿,一字一句地吼道:“包括这九座新兴城镇,方圆三里之内,所有土地、商铺的拍卖所得!”
“轰!”
人群中,那些原本只是来看热闹的精明商人,脑子里仿佛有根弦被狠狠拨动了一下。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家国大义,但他们懂土地,懂商铺,懂这里面蕴含的价值!
“不仅如此!”张玄素的声音再次拔高,充满了诱惑,“凡一次性认购一万股以上者,可优先获得在站点城镇的土地购买权!认购十万股以上者,太子殿下亲许,可将其家族之名,命名站点内的一条主街!”
如果说前面的“分红”,是点燃了商人们的贪婪,那么这后面的“优先购买权”和“街道命名权”,则是精准地戳中了所有世家大族的命门!
土地!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